麻醉科介绍

来源:发布时间:2021-08-04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麻醉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创建于1957年,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集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学科是广西临床麻醉学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广西麻醉专科联盟主委单位,广西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目前学科有医师63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医师23人、住院医师16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48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麻醉科护士32名。配置有GE欧美达AISYS Caresation麻醉工作站、Ohmeda系列麻醉机、飞利浦Intellivue MP70MP60监护仪、迈瑞beneview T5监护仪、威力方舟TCI-Ⅲ靶控注射系统、床旁血气分析仪、BIS麻醉深度监测、便携式B超、奥林巴斯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等先进设备。负责18个外科专业手术麻醉、介入麻醉、内镜麻醉、无痛人流、疼痛诊疗等临床工作,年麻醉总例数达7万余例、麻醉恢复室收治例数3万余例、疼痛诊疗例数 8千余例。

     学科1993年开始招收麻醉专业本科生、199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承担麻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住培医师、小儿麻醉专培医师、进修医师、国家基层医院紧缺人才项目等医学生和毕业后医学教育等多层次教学培训任务。学科是国家级麻醉科住培基地、小儿麻醉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创伤与急诊麻醉、老年人麻醉、骨科麻醉、区域麻醉等5个培训基地,国家老年麻醉联盟成员单位、全球吸入麻醉联盟成员单位。已培养麻醉专业本科生530人,硕士研究生340人、博士研究生11人、住培医师59人、进修医师351人,已培训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创伤与急诊麻醉等基层医院骨干医师39人、国家麻醉专业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医师11人。小儿麻醉在培专科医师3人。近5年,举办国家级学术会议2项,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2项,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1项,累计培训4千人,在区内外发挥较好辐射作用。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危重病医学》(第2~4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麻醉学》(第1版)、《椎管内麻醉学》、《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现代麻醉学》(第5版)等著作。

近五年,椎管内麻醉神经并发症及其防治、全身麻醉药神经毒性及其防治、围术期重要器官保护等科研发展方向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研究经费累计达249.7万元。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近五年,学科发表SCI文章25篇,影响因子65.507。北大核心期刊论文38篇。

 

     二、专科特色(技术特色、特色优势专科、亚专科)

1、 开展肝脏移植手术麻醉、肾移植手术麻醉、连体婴儿分离手术麻醉、小儿活体肝移植手术麻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麻醉、普通外科加速康复外科麻醉、神经外科唤醒麻醉等先进麻醉技术。

2、区内率先开展介入手术和全肺泡灌洗术等麻醉医疗技术,比较早开展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无痛人流、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3、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和超声系统行可视化操作,如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和神经阻滞等,提高麻醉相关操作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4、使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呼气末麻醉气体监测进行麻醉深度监测,使麻醉用药更加客观、个体化,提高麻醉质量。

5、使用PICCO和食道超声心动图行高端血流动力学监测,使重大手术及危重症病人容量和心血管药物治疗更加客观、个体化,提高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

6、麻醉恢复室负责日常全麻病人苏醒、监护治疗。

7、成功救治急危重症病人。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