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如何防控近视?丨近视防控追光计划科普教育行动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成功举办

来源:宣传科、眼科发布时间:2025-01-20 编辑:韦娜校对:谭凌宇 审核:蓝飞燕浏览:


图片


图片

1月18日上午,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举办“近视防控追光计划科普教育行动•南宁站”公益活动,吸引了大量儿童和家长热情参与。


“近视防控追光计划科普教育行动”由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发起,此次活动为该行动的第八站,自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惠及了全国上千组家庭,不仅为南宁地区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还提升了公众尤其是家长群体对近视防控的重视程度与科学认知。


图片

▲谭淑媛发言

图片

程林碧发言



图片

潘小炎发言

图片

黄敏丽发言



图片


图片


活动当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调研员谭淑媛、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主任程林碧、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潘小炎、眼科主任黄敏丽等莅临现场,共同签署近视防控倡议书,对活动的顺利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和支持。他们表示将携手助力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为眼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图片

梁皓主持活动

图片

蔡洁进行科普讲座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由眼科副主任梁皓主持,引领全场听众进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活动。随后,眼科蔡洁主任医师为孩子及家长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预防近视科普小讲座,系统讲解了近视的成因、危害以及科学防控方法。大家认真聆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还“现学现卖”一些护眼小方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个远视储备怎么看?”“我孩子这个度数后续应该怎么做?”“寒假怎么预防近视?”讲座结束后,现场设立了检查与咨询区域,眼科专家们耐心地为每位参与的孩子进行了眼部健康评估,并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涉及用眼习惯、日常饮食、户外运动等多个方面,给予家长和孩子全方位的指导与建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长们对此次活动反响热烈,纷纷表示此次科普活动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近视防控重要性的认识,还让他们掌握了实际可行的防控方法。“我们一直以来都很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这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知道了更多科学的护眼知识。”一位家长说。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小学生近视率达到约30%,初中生超过60%,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以上。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孩子们因视力问题带来的学习困扰和生活不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图片


黄敏丽建议,寒假期间,虽然室外温度较低,但在做好防寒保暖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保证一周至少12小时户外活动。养成良好读写习惯,书写姿势做到“一尺一拳一寸”,遵循“3个20”法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约6米),抬头远眺至少20秒以上,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同时要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发现视力下降,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图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是国家防盲技术指导组专家成员单位,是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成员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儿童眼保健省级培训基地,并承担国家“视觉第一 中国行动”广西项目、广西综合农村眼保健以及广西学校眼健康项目的具体实施,始终致力于近视防控的临床研究和技术创新,为近视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作为广西眼科临床、教学、科研的领头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近视防控团队均是医学博士,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矫治有丰富诊疗经验。此次与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的联合近视科普行动,进一步彰显了医院在近视防控领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事业贡献了积极力量。
















































科普知识
1.为什么说寒假是近视防控的重点时段?

寒假时间较长,期间又逢春节,走亲访友、家庭聚会增多,儿童青少年容易出现生活不规律、缺少户外活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情况,很容易发生近视或导致近视程度加深。
2.近视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预防怎么做?

近距离用眼:近距离用眼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用眼的总量外,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长(>45分钟)和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家长可以采取科学的手段监督和培养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近距离用眼习惯。


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重要保护因素。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每天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提倡学校多支持学生课间进行户外活动,提倡放学后和周末在家庭主导、家长或监护人参与下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从而达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量。


寒假天气冷不想出门,室内活动可以预防近视吗?室内活动近视防控效果不理想。室内视野不开阔,光照强度不够,而户外活动时光照充足才是预防近视的关键。即使室外温度较低,在做好防寒保暖的情况下,也要经常到户外活动。


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厘米)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3.3厘米),胸部离桌子一拳(6~7厘米),书本离眼一尺(33厘米),保持读写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车或躺卧时阅读。


采光照明: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不在光线过暗或过强的环境下看书写字,以避免眩光和视疲劳等。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可以缓解眼睛的疲劳症状。临床研究表明,与不做眼保健操相比做眼保健操可以减少调节滞后,改善主观视疲劳症状,从而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生发展。


其他:近视发生发展的其他环境因素还包括过多和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睡眠时间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均衡等。因此,科学使用电子产品、保证足够睡眠时间、营养均衡、少食甜食等才能有效预防近视发生。


寒假在家,视屏时长多少合适?观看电子屏幕要适时休息,建议看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以上,即“20-20-20”口诀。3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接触电子产品,学龄前儿童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儿童青少年每天娱乐性视屏时间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3.什么是远视储备?

新生儿眼球一般为远视眼,屈光度约为+2.50~+3.00D,这种生理性远视称为远视储备,会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降低,一般约到12~15岁发育为正视(屈光度为-0.50~+0.50 D之间),这个过程称为正视化。


6岁学龄儿童的远视储备平均为+1.38D,随后每年以平均+0.12D的速度减少,8~9岁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0.37D),15岁时远视储备约为+0.31D。有研究提示,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准确检测远视储备须在充分麻痹睫状肌的基础上进行验光


4.“远视储备”为什么对预防近视如此重要?

远视储备是用来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如小学一年级时远视储备已消耗完,其在小学阶段极易发展为近视。


儿童经过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后,虽然还未发生近视,但远视储备已低于正常年龄范围的下限,即远视储备不足,属于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是近视发生的高危群体。近视前驱期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综合措施干预,可有效减少近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