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宣传科发布时间:2025-03-04 编辑:韦娜校对:曾雨珊 审核:蓝飞燕浏览: 次
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为提高公众对爱耳日的关注,提升全社会爱耳护耳意识,当天上午,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儿科、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科、康复医学科、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耳病防治与听觉言语康复分会举行“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医生,我最近好像有点听不清了,是怎么回事?”“人工耳蜗戴了挺久,还要做什么检查吗?”“脑白质病变或者脑白质脱水鞘的孩子能做耳蜗吗?”义诊现场,很多患者前来进行耳鼻咽喉常见病咨询、耳聋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流程咨询、人工耳蜗等助听相关咨询,专家们都耐心解答,给出建议意见。
还有患者免费进行了耳聋基因检测,完成登记、抽血等流程。
当天晚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谭颂华主任医师、刘磊副主任医师还在医大之声·广西疑难、罕见病云讲堂为大家带来《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科普直播,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累计在线人数2400+,点赞数2.7万+。同时,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积极咨询两位专家,“线上小义诊”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好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学科普小知识
↓↓↓
常见损害听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噪声损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高噪声的场所,比如工业噪音 、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等等,发出的轰鸣声往往能达到 85 分贝以上,甚至更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人的听力很容易受到损伤。还有一些像 KTV、酒吧等娱乐场所,里面的音乐声震耳欲聋,一般都能达到 100 分贝左右,如果在这些地方长时间玩耍,对听力的损害也是很大的。另外,现在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喜欢佩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或者打游戏。如果是在动车、地铁或者飞机上,他会不知觉把耳机音量开大,如果连续佩戴时间过长,也会造成噪音性耳聋。还有一种是爆震性耳聋,最多见是烟花炮竹。
耳毒性药物。像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袢利尿剂等,如果使用不当,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所以要特别提醒大家,在使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
耳部感染。如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黏连性中耳炎等。还有病毒感染导致的大泡性鼓膜炎,hunts综合症、脑膜炎、腮腺炎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全身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血压会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内耳的神经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供应,从而影响听力;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佳,会引起神经和血管的病变,内耳的神经和血管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听力下降。
科学用耳是保护听力的关键,要有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理念。
首先,控制耳机使用时间和音量非常重要,建议遵循 “60/60/60” 原则,即耳机的音量不要超过60分贝,连续佩戴时间不超过 60 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 60%。而且,尽量选择音质好、舒适度高的耳机,像一些降噪耳机。
保持耳部清洁,不要过度掏耳朵。耳道其实有自洁功能,它会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一些耵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排出体外。过度掏耳不仅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导致感染,还可能不小心破坏鼓膜,影响听力。如果感觉耳朵里有耵聍堵塞,或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可以到医院让医生帮忙处理。
在噪声环境中,比如工地、机场、演唱会现场等,一定要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防护耳塞和耳罩的选择也有讲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尺寸和类型,确保佩戴舒适且能有效降低噪声。一般来说,专业的防噪声耳罩能将噪声降低20到30分贝左右。如果出现耳鸣耳聋要及时就医。
定期检查听力,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和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紧张,避免突发性耳聋,如果出现耳鸣耳聋耳闷、耳堵眩晕等需要及时到医院来检查,避免错过治疗时机。
控制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减少血管性听力损伤风险。
坐飞机的时候通过咀嚼口香糖来平衡中耳气压,避免航空性中耳炎,感冒患者尽量避免坐飞机。
正确擤鼻涕,按住一侧鼻孔轻擤。避免双侧同时用力,防止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等。
全生命周期听力健康管理就是从我们生命的起点到终点,每个阶段都要重视听力健康。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后3天内一般都会进行听力筛查,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如果筛查没有通过,也不要过于紧张,因为初次筛查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羊水残留等。一般在42天左右会进行复筛,如果复筛还是没有通过,就要在3个月内到专业的听力诊断机构进行全面的听力评估。如果确诊为听力障碍,要尽早进行干预,比如佩戴助听器或者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听力障碍对孩子语言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婴幼儿时期要注意预防耳部感染。比如在喂奶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呛奶导致奶液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还有在给孩子洗澡、游泳的时候,要防止水进入耳朵。如果不小心有水进入耳朵,可以让孩子将头偏向一侧,轻轻牵拉耳廓,让水自然流出,或者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外耳道口。
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要引导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现在的孩子接触电子设备比较多,要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和音量。同时,要让孩子们了解听力健康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通过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科普讲座等方式,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另外,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出现耳部不适,比如耳痛、耳鸣等症状,要及时就医检查。
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关注听力健康。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如果工作环境存在噪声污染,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更要增加听力检查的频率。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对听力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会自然衰退,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叫做老年性聋。但即使是老年性聋,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善听力状况。比如规律作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根据听力下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佩戴助听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好地与家人和社会交流。另外,老年人要积极治疗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疾病会加速听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