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产科 苏莎、宣传科 韦娜发布时间:2025-01-22 编辑:韦娜校对:蓝歆旻 审核:蓝飞燕浏览: 次
1月17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学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肝移植术后7年的孕妇方芳(化名)顺利诞下一名健康宝宝,产床上的她禁不住热泪盈眶……身为一名钢琴老师,方芳在人生舞台上奏响了一支最美、最强的生命乐章。
▲脐带待剪,宝宝就开始与妈妈“亲热”了。
7年前,33岁的钢琴老师方芳因双手震颤、行走不稳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求医,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晚期。不仅事业无法维继,还面临生命危险,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让方芳全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据介绍,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为58.7/1000000,并发急性肝衰竭时只能通过肝移植手术根治。
面对热爱生命与音乐的方芳,医院肝移植专家团队详细评估病情,决定由“广西肝移植第一人”“终身教授”彭民浩以及肝胆外科彭涛教授实施同种异体肝移植手术,为她重启“生命之门”。
“当时我们医生压力也很大,因为她还年轻,生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手术那年,彭民浩教授已七旬高龄。
后来手术取得成功,方芳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确保新肝脏在体内安稳扎根。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芳的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回到热爱的音乐教育工作。
2024年,步入40岁的方芳喜结良缘,于她而言,孕育宝宝、成为母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命运却在此时赋予了她这份意外和惊喜。
怀孕的消息令方芳夫妻俩和家人们喜出望外,短暂的喜悦之后却是深深的忧虑。一方面,移植的肝脏能否承受妊娠的考验,会不会发生排斥反应,或是严重的肝功能受损?另一方面,免疫抑制剂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吗?再者,胎儿会遗传妈妈的疾病吗?——林林总总的问题令她忧心忡忡,如果放弃妊娠,将意味着母亲梦的破灭。
▲第一次多学科会诊。
惴惴不安的方芳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咨询。面对这样一位“红色”妊娠风险的孕妇,产科立即联合院内多方力量,与肝胆外科、消化内科、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科进行了第一次多学科会诊。
经专家们全面评估,方芳术后7年肝脏功能良好,具备怀孕条件,同时,肝移植术后妊娠的高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流产、早产、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生长受限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同时不排除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肝胆外科彭涛教授代表会诊专家团队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向方芳及家人详细说明了会诊意见,表示科学怀孕、确保母婴安全在专业上是可行的,医生也能够为此付出诸多努力。
彭民浩教授也鼓励她:“不要怕,你已经是正常人了,只不过是吃了一两颗免疫抑制剂而已。”
“最艰难就是当时决定是否要留下宝宝的时候,要跑医院、准备各种材料,很艰难,我是想说,就算宝宝不能够很顺利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我们也努力为他做了这一切。”方芳回忆起当初的情形,不禁哽咽了。
向医生表达了对本次妊娠的极度渴望和坚定决心后,专家们精心为方芳制定了孕期管理方案,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监测重要血液学指标,力求将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保证移植的肝脏能够平稳度过孕期。
妊娠中期,好消息接连不断,方芳在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科完成了羊水穿刺产前诊断检查,胎儿染色体正常,而且基因分析显示,胎儿没有携带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这让方芳一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满心愉悦地孕育下一代。
整个孕期,在彭民浩教授、彭涛教授的指导下,产科团队密切监测方芳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及免疫抑制药物血药浓度等,密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状况。
妊娠接近37周时,方芳常规监测发现转氨酶略有上升,于是住进了产科病区。考虑妊娠已足月可终止妊娠,且孕妇年纪较大考虑剖宫产更为适宜,各方医护便开始筹备起来。
▲第二次多学科会诊。
为确保围手术期安全,产科主任陈悦召集多学科会诊,集结了产科、外科、麻醉手术中心、新生儿科、肾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专家力量。
▲手术中
1月17日,手术间里回响着舒缓的古典钢琴曲,陈悦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实施的自然剖宫产拉开了帷幕。今年82岁高龄的肝胆外科彭民浩教授也守护在手术现场。
▲宝宝娩出。
▲妈妈看到宝宝,禁不住热泪盈眶。
看到宝宝的第一眼,方芳热泪盈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屏气用力协助缓缓娩出宝宝,“呜哇、呜哇、呜哇……”伴随着一声声有力而响亮的天籁之音,宝宝向这个世界宣告到来。
新生儿的啼哭与钢琴曲共同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出生后,小宝宝得到精心护理。
“看到宝宝健康平安降生的那一刻,我内心的感受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就是觉得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很感谢医院团队专家,他们为我查了很多文献,总之很感恩。”1月21日,方芳和宝宝情况良好,分别从产科和新生儿科顺利出院。
▲妈妈到新生儿科接宝宝出院。
彭涛教授介绍,世界上首次成功的实体器官移植手术于1954年进行,1958年报告了第一例肾移植术后妊娠成功分娩;第一次肝脏移植手术于1967年进行,随后在1978年报告了全世界首次肝脏移植受者的怀孕;1991年至2020年12月,国际器官移植妊娠登记处(TPRI)报告了1909名女性中的3433例妊娠,其中包括366名肝移植患者(724例妊娠)和1279名肾移植患者(2270例妊娠)。数据显示,美国接受过肝和肾移植的女性活产率高于普通人群,然而诸如子痫前期和早产等不良结局在移植受者中更为常见。近年来,我国也陆续有肝移植术后成功诞下新生儿的报道。此次肝移植术后妊娠成功案例,彰显了医院救治危重孕产妇的强大实力,今后医院将继续发挥综合性医院优势,为孕妈妈们保驾护航。
“如今现代医疗的进步,不但能让患者恢复健康的身体,也能让社会生活更圆满,希望方芳的成功案例能够多多鼓励后来者。”彭涛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