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旁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罕见活动性EBV感染获得成功!

来源:血液内科 韦振斌 章忠明发布时间:2025-09-11 编辑:韦娜校对:何梦莹 审核:蓝飞燕浏览:



近日,17岁的少年小宇(化名)在我院血液内科干细胞移植病区冲过重重难关,最终白细胞成功植入,败血症和肺部感染得到控制。这标志着我院首例青少年伴有原发噬血基因缺陷的罕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通过旁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突破性成功。


图片




01
求医无果:罕见病的沉重打击



自去年10月起,小宇出现反复发热、淋巴结肿大现象,考虑为淋巴瘤,还查出遗传性噬血基因的缺陷(UNC13D基因缺陷)。在院外多次给予化疗及免疫抑制治疗,小宇的病情仍反复。


今年2月,经我院血液内科团队多次讨论,最终小宇确诊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UNC13D基因突变)——这是一种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罕见遗传缺陷。


CAEBV在亚洲青少年中发病率仅百万分之一,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虽可减缓CAEBV的进程,但若不给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多在10~15年内死亡,成人患者进展更快,多在5年内死亡。


小宇移植前已合并肺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进一步增加了感染风险。

02
迎难而上:旁系移植的探索



按国际指南,CAEBV患者需在疾病早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但小宇为独生子,父母HLA配型均半相合,但父母因携带该致病基因无法作为供者。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亦无全相合非血缘关供者。


——小宇再次面临难题。


血液内科章忠明主任医师团队提出“旁系异基因移植”方案,经与10余位表亲进行HLA配型并结合供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最终选择HLA8/12相合的表弟作为供者。


然而,旁系移植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高、造血重建延迟、感染控制难三大技术瓶颈——此前少有青少年CAEBV旁系移植成功案例报道。


03
“零容错”:旁系移植的生死拉锯



小宇经过预处理清髓化疗完成后,回输表弟的骨髓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随后进入移植最凶险的“三零”阶段——零免疫、零造血、零病原体屏障。


小宇再次面临难关,他相继出现了重症肺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败血症、重度口腔溃疡等移植并发症。


但干细胞移植病区医护团队坚守着“零容错”的信念,攻克一次又一次难关,最终小宇在团队的精心诊治与护理下,造血功能如期恢复,感染指标逐日下降,血象稳步回升,造血稳定植入,复查致病基因(UNC13D基因)已转为阴性,嵌合分析提示完全供者型嵌合,UNC13D蛋白表达正常,提示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已经稳定植入,移植成功,顺利闯过危险关口。


目前,小宇已顺利出院,进入门诊长期随访阶段。


章忠明主任医师表示,CAEBV是一种由于EBV持续性感染引起的一种致死性的罕见性疾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方法,但小宇供者匮乏是最大障碍。我院通过旁系移植扩大了HLA半相合供者的探索,扩大了干细胞供者来源,为类似小宇这样的患者开辟了另一条生命通道。





在此,向该病例诊治过程中给与帮助和指导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航天中心医院罗荣牡教授、我院儿科三病区何云燕主任医师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