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开放日走进我院:多举措改善医疗服务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来源:宣传科、宣传科综合整理发布时间:2024-08-13 编辑:何梦莹、蓝歆旻校对:谭凌宇 审核:蓝飞燕浏览:

8月9日上午,由自治区卫健委组织的“改善医疗服务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媒体开放日活动走进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图片


来自央视网、新华社广西分社、人民网、健康报、广西日报、广西电台、南国早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来到我院进行参观采访。


图片

图片


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全能、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覃素媛、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副主任何泽玮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我院院长郑宝石、党委副书记赖铭裕、医院办公室、医务部、护理部、信息中心、门诊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宣传科、后勤办公室、住院服务部、胃肠腺体外科、泌尿外科、麻醉手术中心、日间手术病房、日间化疗中心等相关科室和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图片


全能介绍了本次媒体开放日活动的目的,希望通过媒体记者实地查看和采访,充分了解各级医疗机构在开展专项行动的成果和实效,集中宣传展示优秀经验、优秀做法,推动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提升。


图片


郑宝石对自治区卫健委一行以及媒体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我院开展专项行动进展情况,我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患者至上,严格落实人文强院战略,对标自治区活动实施方案,细化落实医院行动方案,通过优化“诊前-诊中-住院-诊后”服务全流程,提升患者体验,构建“环境舒适、流程科学、模式连续、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医疗服务体系。


随后,自治区卫健委一行与媒体记者依次来到我院日间手术中心、地贫爱心之家、门诊大楼大厅、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日间化疗中心,就我院日间手术、日间诊疗、创新门诊服务、智慧药学、一体化诊疗等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做法进行了实地参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改善医疗服务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专项行动媒体开放日落实自治区纪委监委关于在集中整治中强化“开门整治的工作”要求,旨在梳理排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环节群众就医急难愁盼问题,采取针对性便民措施,打通看病就医的堵点难点,全面提升群众就医在诊前、门诊、急诊急救、住院、诊后等方面的就医感受,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院际调阅,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新门诊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诊前服务平台


2020年上线“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咨询、智能问诊、智能分诊、预约问诊、病史采集、门诊电子病历自动引用、预约中心、精准预约、院内导航等多个服务模块,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医疗服务。


大力推进我院专病门诊的建设,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今年上半年共新增13个专病门诊:成人神经系统罕见病专病、记忆(认知障碍)专病、骨质疏松专病、淋巴瘤专病、淋巴结肿大专病、肺癌专病、鼻咽癌专病、泌尿系肿瘤专病、骨与软组织肿瘤、黑色素瘤专病淋系/浆细胞肿瘤专病、血栓与止血专病、带状疱疹专病、成人间质性肺疾病专病,至今共开展47个专病门诊。


在升级诊疗环境、便民服务设施上下功夫,推出院内导航系统,AR/VR导航提供全场景服务;设置咨询导诊服务台、老年人综合服务台、增加门诊适老化设施,提供免费轮椅、平车借用等服务等等。


2024年7月18日,我院开始实施“挂一次号管三天”。3天内,患者挂普通门诊号就诊时,如果因检验、检查当天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获取报告,尚未完成诊疗,可携带报告结果到同一科室复诊,无需再次挂号。


一次挂号管三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医惠民新举措



一体化诊治中心——打破学科壁垒一体化诊疗


我院从2020年12月到2023年3月共成立了6个一体化诊疗中心,分别是: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疗中心、肝脏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乳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胎儿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肥胖症一体化诊治中心、消化道肿瘤一体化诊治中心。


患者能够在筛查发现疾病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专家看诊,超声检查、检验抽血、穿刺病理等当天检查当天即可出结果;挂一次号就能得到多个学科、多个专家的联合诊疗,免去病情复杂危重患者在不同科室间辗转奔波之苦,实现一站式精确诊断,在简化诊疗流程、提升就诊效率的同时,减少患者就医时间和费用。


以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为例,开业第一年接诊近4万人次,月均服务患者超3000人次;从门诊问诊、检查、化验、穿刺、 出病理,到入日间手术、出院,4天完成;甲状腺疾病需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患者平均住院日1.6天,较之前缩短3.09天,费用减少约31%。



日间化疗中心——白天入院化疗,晚上回家静养


日间化疗中心于2021年10月成立至今,共收治7万余人次,单日最高200人次,目前平均120人次/天,有效缓解广大肿瘤患者排队久、入院难、治疗费高等瓶颈问题。


以往化疗都是需要住院3-5天不等,当天治疗、当天回家无需住院,让患者在家的温馨环境中促进康复。化疗药物、靶向药物(针对肿瘤及罕见病等)大多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主要采用门诊慢性病、医保统筹、单列门诊等结算方式,无住院起付额、报销比例高。此外,还充分利用药品集采、国谈等政策,为患者提供便利,降低花费,减轻患者负担。以乳腺癌患者为例,开展日间化疗前三年总费用平均1.1万左右,开展两年以来总费用平均0.5万,而药品总费用由6800降低到平均4600,真正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也节约了医保的资源,腾出更多医疗资源给其他需要的患者。


作为全院肿瘤治疗公共平台,预约流程便捷,收治项目齐全,包括化疗、靶向、免疫等相关抗肿瘤及罕见病的治疗。通过严格患者、医生、护士准入标准;严格化疗方案、处方、药物配置,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高效、安全、同质化的治疗。



日间手术中心——以高效便捷医疗减轻患者负担


日间手术中心于2020年8月启用,是广西首个日间手术中心。中心面积约3000平方米。配套有日间手术接待处、麻醉门诊、出入院办理处、5间独立手术室和病房区域,日间病房主要是配合日间手术的公共平台,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服务模式,同时联动一体化门诊与住院服务中心,简化就诊流程,把抽血、心电图、B超、麻醉评估全部集中在中心完成,可以做到当日或次日完成检查、手术。


目前日间病房收治病种超100种,主要病种有甲状腺癌、胆囊结石、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肝癌介入、泌尿系结石等。病房采用模拟飞机系统进行床位预约,床位不固定,完全开放,先到先得, 根据患者意愿/主刀医生手术日预约手术日期,日间病房床位自动分配;并努力打造智慧病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全视图人员定位实时展示患者手术进展状态及具体位置,如术前、术中、准备回病房等,家属可以通过白板可以随时关注患者的动态。同时系统自动推送环节信息,提示医护患三方及时做好接手术送手术准备,提高服务效率,减轻患者跟家属焦虑,让日间手术中心的服务更显暖心。



智慧药学——互联网+药学服务,打通药品供应全流程

智慧药学将互联网4.0理念应用于药品供应保障、临床药学服务、药事管理、患者服务等核心业务,以医院HIS为核心,打通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用药监控系统、移动临床药师查房系统、互联网药事服务平台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壁垒。在实现各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依托物联网技术,搭建从药房直接延伸至患者床边的一体化药事服务管理平台,实现药事全流程监控和可追溯管理。


同时,药学部引进血药浓度监测仪、个体化用药基因监测仪、荧光定量PCR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全自动单剂量摆药机、快发自动设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智慧集采管理系统、智能药柜、移动摆药车、临床药师工作站等先进设备和系统,为打造智慧药学体系提供了强大的设备支持。


通过建立集成化、智能化、无纸化、高效化、精细化的“线上线下”智慧药事服务模型,对控药损、降风险、稳供应、提质效起到关键作用,全面提升安全用药服务能力。



出入院流程——流程再优化,患者少一分等待


2023年初,医院在区内率先推出一站式出入院服务。候床病人可以直接前往护士站,借助手机互联网医院自助完成入院操作。服务开通以来,成效显著,自助入院率从2022年的35.22%,攀升至2023年的67.64%,再到2024年的75.41%,实现了连续三年增长。


通过弹性与固定坐窗的优化排班、分区负责医保病人登记、医保病人出院医嘱自动上传、出院准备消息手机推送等举措,当天出院的病人在接收到消息后,再去办理出院手续或者由财务人员提供床边结算服务。病人免除了窗口排队的时间;财务人员无需长时间等待上传医保医嘱,提高了办理效率。举措实施后,高峰期出院窗口服务人数从平均11.48人,提高到15人,办理效率增长30.66%。


医院推出了互联网医院缴费、扫脸支付缴费、自助机缴费、窗口缴费等多种途径,有效缓解了病人在窗口排队等候的问题。实现先诊疗后分期付费,持有银行信用卡的客户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付诊疗费(住院或门诊)时表明需要分期付款,在POS机上选择诊疗分期选项和分期期数后进行刷卡支付后与银行约定分次还款,把一次性支付的经济压力分摊到多个月,目前已试点完成。



通过一系列措施
群众就医感受有了明显改善
我们将继续秉承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为患者提供
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