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未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多方启动“爱的分贝2025听障救助广西专项行动”

来源:宣传科谭凌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黄晓琳发布时间:2025-08-18 编辑:谭凌宇、朱瑞璇校对:朱瑞璇 审核:蓝飞燕浏览:

听见未来 广西行动


国家人工耳蜗集采政策实施大幅降低了医疗成本,但部分困难家庭仍然面临着自付费用的压力。


图片


8月14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机构启动“听见未来·爱的分贝2025听障救助广西专项行动”活动,构建“医疗-公益-社会力量”三位一体救助体系,推动听力健康服务普惠化,为广西听障人士及家庭送去改变命运的“新声”



启动仪式:汇聚温暖,共启新“声”


图片


启动仪式在医院住院部裙楼二楼小学术厅举行,各方代表共同表达了为广西听障人士创造更美好“声”活的坚定信念。


图片


广西医科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唐安洲主任医师,我院院长郑宝石、各有关职能部门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护代表,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娟、秘书长胡晓伟,北京字节跳动企业社会责任部公益平台运营负责人叶亮等有关机构代表、新闻媒体参加。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党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何光耀主任医师主持。


图片


郑宝石表示,作为国家和广西各类听力救助项目指定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我院在听力障碍诊疗领域深耕20余年、已完成200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先天内耳畸形患儿植入手术达国内先进水平,构建了“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微创植入—术后系统恢复”的全流程诊疗体系。从2016年至今,医院与爱的分贝已联合为300余名听障儿童点亮“新声”之路。如今再度携手发起的“专项行动”,既是对既有成果的延续,更是对时代使命的担当。


立足于广西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实际,医院将发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麻醉手术中心、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优势,以精湛技术护航每一台手术。期待社会各界持续注入公益力量,完善全社会、多途径救助体系,在多方“技术+爱心”双重加持下,帮助更多经济困难家庭卸下“听障”重担,让更多的听障朋友不仅“听得见”,更能“听得清、说得好”,书写更多“听见未来、融入社会”的动人故事。


图片


图片


王娟、胡晓伟表示,北京爱的分贝公益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听障群体需求,通过“听障服务—行业支持—社会倡导”全链条公益服务,累计帮助4万余名听障人士,让众多听障孩子回到普通学校课堂,顺利融入社会。期待在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团队技术的支撑和社会公益力量的合力推动下,辐射提升广西听障康复服务水平,为广西听障群体提供更精准有效的帮助支持,助力他们“清晰听见未来,拥抱有声世界”。


图片


叶亮表示,字节跳动公益平台是民政部第三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包括听力障碍在内的儿童健康一直是重点关注的议题。以专项行动启动为新起点,平台将继续通过“内容传播、达人合作、公益联动”等多场景全方位发力,汇聚爱心,消除偏见,为更多有需求的受助家庭提供及时可靠的公益救助渠道。


图片

▲唐安洲作表态发言


图片

▲何光耀主持启动仪式


图片

▲谭颂华接受媒体采访


座谈交流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唐安洲主任医师、谭颂华主任医师表示,早期听力筛查干预对儿童言语发育至关重要。当家长发现孩子听力下降时,要及时就医评估、科学干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精准微创,是帮助听障人士重获“新声”的可靠手段。特别是人工耳蜗集采降价后,让更多有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有更便利的机会和条件重获“新声”。相信在国家有关政策、医院专业团队技术及各方公益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帮助更多听障儿童重获新“声”。


图片


会上,与会各方共同拼起广西地图,宣告“听见未来·爱的分贝2025听障救助广西专项行动”正式在医院启动。基金会为我院颁发“医心向善,声动广西”牌匾。



救助接力:多方护航,重塑“声”命



据介绍,今年4月,国家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广西,单侧耳蜗价格从过去20-30万元降至约4-5万元,1-14岁听障儿童医保报销后费用更低,而专项行动发挥了“政策利导+公益力量+医疗技术”三位一体、紧密衔接的救助体系优势,让曾因高昂费用望而却步、符合条件的听障群体看到了更切实可及的“新声”希望。


专项行动聚焦两大资助方向:一是人工耳蜗植入资助,为18岁以下困难听障儿童/青少年及全日制学生提供双侧最高3万元的梯度补贴,覆盖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的30%至70%;二是体外机升级资助,针对使用超6年的老旧设备,提供单侧最高1万元、双侧最高1.5万元的换新支持。


图片


“孩子听不到已经让我们很内疚,但在集采和基金会帮助下,我们坚决不让孩子再将就了,为了孩子能正常上学生活,一定要让他听到世上最清晰的声音。”芮芮(化名)的家长路女士(化名)说,他出生时听力筛查通过,但在陪伴时发现孩子对声音没有明显的反应,也不会说话,于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听力后确诊了感音神经性耳聋。随即在孩子14个月时做了单侧耳蜗,当时耳蜗还没有集采,花光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当听说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广西及申请“爱的分贝”可以补助另一侧耳蜗植入,便抓紧时间申请。在确认得到补助之后,家属再次联系上医院来做对侧耳蜗。


图片


图片


13日上午8点半,在我院16楼手术室里,一场改变芮芮命运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紧张有序地进行。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组长谭颂华主任医师带领谢利红主任医师等专家,在麻醉手术中心团队的全程监护下,为入选专项救助行动的芮芮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经过1个小时的努力,当电脑屏幕上人工耳蜗检测示意图各通道绿灯全部亮起,意味着一个沉寂的世界就此打破,经过术后科学康复训练,芮芮将可以依靠正常工作的人工耳蜗从“无声世界”步入“有声世界”,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图片


专项行动启动后,和芮芮一样获得基金会资助的听障患儿将不断增多——除资金资助外,他们将享受到医院和基金会联合开展的听力筛查与义诊、健康科普讲座、人工耳蜗调机升级、家长康复培训、全国救助网络建设等全链条帮扶服务,形成持续高效可及的听障救助体系。


图片


就在启动仪式当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刘磊副主任医师受邀坐客专项行动公益直播间科普“人工耳蜗全攻略”,围绕“听力损失原因、解决方案、人工耳蜗工作原理、适合植入的情况与人群、植入手术步骤与时长、开机时长与调试要点、单侧与对侧植入必要性”等听障人群及公众关心的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了13.7万人次观看。


图片


据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维护残疾人健康,加大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专项行动是有关各方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将政策落地生根的具体实践,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推动听力健康公益事业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稳步迈进,为听障群体搭建一座从“听见未来”到“融入社会”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