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5点击: 次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公布2021年第一批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新认定名单,依托我院建设的广西肝脏疾病免疫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获批。
据了解,广西作为肝癌高发地区,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在全国前列,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该实验室在主任何松青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围绕临床面临的关键问题,从肝脏损伤与修复应用基础研究、肝脏疾病模型与干预研究、临床肝胆胰疾病诊疗技术转化医学三个方面展开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并获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今后,我院将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修订)》(桂科政字[2021]52号)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实验室运行建设和管理,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团队,针对实验室专业方向的重大科技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近年来,我院启动学科建设发展战略,苦练内功,以医院战略部署为引领,聚力推进广西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临床医学实验中心等学科与平台建设。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邀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国内专家指导,问计一流专家,成立学科建设办公室。同时,调整实验室管理模式,优化实验室管理人员结构,统筹规划实验室资源,实现平台场地、设备共享与开放,并加强实验室硬件、软件建设及科研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我院科研平台服务能力。
广西肝脏疾病免疫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西肝脏疾病免疫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从肝脏损伤与修复应用基础研究、肝脏疾病模型与干预研究、临床肝胆胰疾病诊疗技术转化医学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特别是将补体调控与肝脏损伤及肝脏修复结合起来研究,并成功找到了减轻肝脏损伤及促进肝脏修复的突破点,建立了原创性理论研究体系。
2017年至今,实验室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Research、 Heptology、 Mol Cancer、N Engl J Med等期刊发表论文73篇,其中SCI论文39篇,中文核心期刊3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团队于2017年获批广西首个国家外国专家局与教育部联合支持的“111计划”—肝脏损伤与修复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创新引智基地,2018年获批“广西肝癌临床研究中心”。
在临床方面,团队在西部地区倡导肝胆胰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大力发展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肝脏外科微创手术并广泛推广应用,机器人肝胆胰外科手术量连续三年居全国前五位,获杰出贡献奖;在广西积极推动并率先成功开展活体肝移植技术,2017年7月至今已成功开展150余例,移植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前五,3年成活率高达93.2%,达国际先进水平,社会效益显著。相关成果通过学术会议、国家级及自治区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及美刀培训基地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推广,参加培训人数超过7000人次,成果被区内外50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关成果2017年获中国产学研合成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获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2020年获中国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和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类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