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PARTY BUILDING

基层党建

我院学生党支部开展“追忆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主题观影活动

来源:学生工作部 曹馨予发布时间:2024-10-24编辑:朱瑞璇校对:韦娜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10月21日晚,学工部组织33个学生党支部150余名党员共赴影院,开展“追忆红色历史,凝聚奋进力量”——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党支部红色观影活动第二期。我院党委副书记赖铭裕、学工部部长周兰兰以及全体辅导员参加此次活动。

《志愿军:存亡之战》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生动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2.5万将士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的壮烈场景。在武备人数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运用堑壕战、游击战、夜袭战等作战方式,浴血奋战,构筑了一道冲不破的铁长城,最终把敌军打上谈判桌,为抗美援朝胜利争取到一丝曙光。

观影过程中,师生们被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们面对强敌英勇无畏、顽强拼搏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打动,表示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祖国和平繁荣的艰辛历程,让青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绽放光彩。


观影学生心得体会

学生第七党支部 黄紫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这场历经12昼夜的存亡之战中,志愿军战士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将自己牢牢地“钉”在阵地上,哪怕弹尽粮绝,仍以血肉之躯勇敢地抵挡住敌军陆空协同的数次冲锋。每当熄灯号吹响时,我总会泣不成声。他们的光辉事迹如璀璨星辰,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永远刻在我的心里,激励着我不忘历史,奋勇前行,努力践行新时代医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学生第七党支部 陈美芬:电影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不畏强敌、毫不退缩、坚守阵地的“钉子”精神。如失去记忆的孙醒在战场上仍能熟练敏捷地抗击敌人;胆怯的杨传玉在曹川水库战斗中能以身抵挡子弹;碎片扎入心脏的张孝恒仍能投出炸毁敌军坦克的炮弹;战至最后一人的李想仍不屈服,与敌人同归于尽……“63军,我们回不去了。”他们真的像一颗颗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了铁原上。电影末尾有一个镜头:糖纸包裹着的小花随着河水漂流,它带着糖果的甜蜜,带着志愿军的愿望,漂向胜利,漂向美好的日子。致敬最可爱的人!

学生第八党支部 翟彩票:观影完毕,我不禁落泪,满怀敬畏之心。电影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镜头展现出志愿军们的家国情怀,抵近攻击展现出无畏的勇气,曹川水库打开了团结与无私,一家三口的每一次想念道出了团圆渴望。青山处处埋忠骨,志愿军们用牺牲换来了千万家灯火团圆。电影中枪林弹雨,但枪林弹雨下却积攒着浓浓的血与泪。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站在前人铺好的路上,更应向这些最可爱的人学习,不惧强敌,不畏艰险,为国家事业发一份光,发一份热。

眼科学研究生党支部 张海岚:“记忆需要被唤醒”,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作为民族的希望,我们知道历史书上写的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这些记忆不能遗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渴望小家团聚,但更渴望国家富强。用李家人的亲情连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使命,上了战场,口袋里揣着那把钥匙,心里牵挂着家人,让我们更有底气战胜敌军。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顽强拼搏,不怕难,不怕累,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勇毅向前。

研究生联合党支部 杨佳维:此次集体观影令人动容,感触颇深,久难忘怀。我看到的是战争面前无小家,李想一家聚少离多的情况是当时大多数志愿军战士情况的缩影,但是在捍卫国家面前,战士们捐躯为国难,视死忽如归。我看到的是战损记录员记录了一个个正值壮年的战士只留忠骨。我看到的在武器装备极大落后于敌国,甚至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我国战士的智慧与决心。让现在身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这样的年轻党员重温历史,感受什么是真正的钢铁意志与英雄气概,更有勇气在新时代奋勇拼搏。

内科学专业型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陈数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铁骨铮铮的呐喊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口号,在志愿军第63军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军队不畏艰险、英勇无畏的伟大牺牲精神。影片中李想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回不去了,你们继续前进!”先辈们用牺牲为我们创下华夏太平的盛世,而今我们行走在这条和平大道上,当牢记使命与责任,不忘风雨来时路,为新时代祖国的富强添砖加瓦,共同守护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