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科、纪委办公室发布时间:2023-10-20编辑:蓝歆旻校对:谭凌宇审核:韦志福、蓝飞燕点击: 次
近日,由自治区纪委机关、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2023年度广西勤廉榜样选树宣传活动结果公示,全区共51名同志获得“广西勤廉先进个人”称号。其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彭涛光荣获评。
▲彭涛
· 妙手仁心写大爱 披肝沥胆铸医魂 ·
心中有党、心向党旗,始终是他笃定不变的信仰;生命至上、健康至上,始终是他孜孜以求的信念;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始终是他事业奋斗的目标——他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彭涛。
疫情下,铁臂担当。2020年疫情暴发,无论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还是致公党员,彭涛从未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与身边的党员同事冲在一线、打着头阵、坚守岗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向广西援鄂医疗队捐赠大量医疗物资。在鲜红党旗下的感召下,彭涛满怀深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心向党的决心更加坚定。
为人师,精心育才。作为一名高校博士生导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念一直深植于彭涛的心中。彭涛信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躬行师徒制培养人才模式,培养硕士、博士约70人,大多已成为广西各地医院的科主任或技术骨干,有的还成为了浙大一院、郑大一院等国内主流医院技术骨干,甚至成为了国家院士团队骨干成员。
▲彭涛带领学生学习
“非师徒制的培养就更多了,每个月都有一批新人来到我们科室学习。有见习生、实习生、规培生、进修生、轮转受训人员。他们源源不断地在我们团队培养后走向各地临床医疗和教学一线。”谈起这些,彭涛笑道“我也算是桃李满天下了吧”。
守廉洁,清风铸魂。“常怀救苦之心,不赚贫弱之食”是彭涛的行医准则。古人云:人有三不赚——国难之财,天灾之利,贫弱之食。彭涛说“收受患者红包,就相当于赚了贫弱之食,这条道德底线是决不能逾越的”。因此,在科室风气上,他总会带头并始终教导团队和学生们行仁医、树清风、守底线。
被彭涛救回一命的肝癌患者刘先生为表感谢,出院前将红包强行塞给彭涛后迅速离开。彭涛就与护士长联系,及时清点红包,并将钱款纳入刘先生的住院费用中。出院时看到护长交给他的交费收据单,刘先生十分感动,说“彭教授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高尚的医德”!
作为科室主任,彭涛也会经常遇到厂商的诱惑公关,但他自有其处世哲学:“再辉煌的人生,也只不过是一粥一饭”。真正能诱惑他的,是医学技术与科研的精进攀登,是对病人的关爱与挽救。彭涛带领科室班子带动了科室正气。
怀初心,治病救人。服务健康中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医者的初心,如今,老百姓不但希望治好病,还希望治疗过程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彭涛发现,肝癌切除后,断面上会留下很多胆管的断端,引发胆瘘并发症。“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病人便会很痛苦,肚皮上就得带根管整天冒胆汁,生活质量很差,还经常会发生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此,彭涛带领团队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发明“彭氏经胆囊测瘘技术”,并于2022年见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IF 13.4)》,且申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临床研究实践证明,该技术可以将肝癌切除术后胆漏风险从20.4%降低到1.9%,B/C级胆漏风险从11.1%降低到0%。大大降低了肝脏切除后并发症风险,让患者实实在在从科研中获益。“做科研不完全等同于拿试管养老鼠。不忘初心,临床问题衍生出科研思路,科研成果反哺于临床,医生成长,患者获益,这才是一个完美的闭环。”彭涛说。
▲彭涛在进行机器人手术
早在2016年,彭涛就用达芬奇机器人给一个北海小姑娘切除肝脏良性肿瘤,创口很小,手术很成功。出院前彭涛对姑娘开玩笑说,“完全不影响你去银滩玩穿比基尼,完全不影响你未来谈恋爱找男朋友。”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信心。2022年,彭涛为一位极早期肝癌患者行日间腹腔镜手术切除肝癌,从入院手术到出院,仅不到48小时,让患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彭涛为患者完成肝癌手术
彭涛还创立了全广西第一个肝癌MDT团队,并且固定每周二下午,集中全院甚至全区疑难危重复杂的肝癌病例拿出来做MDT讨论、复盘,十年如一日,实现专病的高质量同质化管理。十年来,彭涛团队完成了3000多个MDT病例,每年为医院贡献了全院一半以上的MDT案例。甚至还在全国病例诊疗比赛中,获得MDT肝癌治疗案例第一名。
凭勤恳,带团队创一流。在科室里,彭涛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医三十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只要病人需要,他就不停岗。其实任何一个节日,只要有病患手术需求,彭涛就坚持上岗。因为“医生和其他工作不一样,病情不能等,病人不能等。拖延一时半会,对病人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
彭涛还用他的勤奋带领着科室前进。因为勤奋,团队有了向心力、凝聚力,一拨又一拨年轻人成为了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甚至专家。迄今为止,彭涛团队发表高水平医学论文逾200篇,参与编写“中国肝癌诊疗指南”等多部专科规范及多部专科著作,荣获诸多嘉奖和奖励,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22年,彭涛被评为“感动邕城好科室好医生”。
▲彭涛获得2022年感动邕城好医生
攻难关,勇攀科研高峰。缓解患者的痛苦是彭涛改进医疗技术的动力,“我的职业生涯一直交织着临床与科研。”彭涛说,“每天面对病人,病人的痛点就成为我科研的出发点,遇见困难就会产生科研的新想法。”
1994年,彭涛开展了肿瘤的基因研究。“当时医院不少人都笑我们是疯子。现在回头看,正是我们的执着才使广西的癌症治疗达到了先进的水平,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广西是肝癌的高发地,每年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约收治8800多人次肝癌患者,肝胆外科收治约3000肝癌患者,并实施约1000台肝癌切除手术。彭涛说,“有这么庞大的临床数据做基础,我就发起了针对广西肝癌病人特点的多项研究,例如通过革命性的技术手段,让既往认为晚期的肝癌变成可以根治性切除的肝癌。”这个方向的临床研究已做出了初步的成果,彭涛在国际性的行业会议上做了成果交流宣读,引起了同行很大的反响。
患者林先生,查出肝癌晚期时,妻子正怀孕4个月,跑了几家医院都被“判处死刑”——说活不了几个月了。“他妻子拖着身孕哭着陪来看病,说要求不高,希望能让爱人看到孩子出生;如果再能让她爱人听到孩子喊一声爸,她就知足了。”看着泪眼婆娑的孕妇,彭涛心情难平,仔细评估林先生病情后说,“虽然手术风险很大,但我也不想轻言放弃。只要你们相信科学相信我们团队,我们愿全身心去努力。”后来经MDT团队精心诊疗,彭涛成功地手术切除了肿瘤。手术后不久,林先生的儿子出生了。如今十年过去,他儿子已成了学校的篮球冠军。
术后十周年的那天,林先生带着一家三口来给彭涛团队送锦旗,赞赏他们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人们不禁要问:凭啥?“其实也比较特殊,当时在全国很多医院抗肿瘤还没有用到免疫药时,我们就率先进行尝试。在全国很多医院只满足于切肿瘤的时候,我们已开展肿瘤基因治疗。”彭涛团队凭着对学科的前沿洞见和求索创新,让肝癌MDT诊疗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强专科,规范疾病诊疗。作为专科带头人,彭涛受邀代表广西参与多部全国肝胆疾病的诊疗指南编写和修订。“我会在编写过程中推动我们自己的以及广西的成果与贡献写进指南,在行业中发出我们广西的专业好声音。”这样的诊疗指南,对于广西乃至全国的肝胆疾病规范化诊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再好的诊疗指南制定之后,还需要落地实施。”彭涛说,“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专科带头人、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诊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和国家卫健委在广西挂牌的唯一一个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培训基地负责人,这是我的责任。”通过指南巡讲、MDT(多学科综合治疗)病例讨论和专项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彭涛在广西各地推广落实指南的各项技术指标,实现广西肝病的同质化诊疗。而这样的巡讲不只一次,也不只他一人,众多MDT团队专家都参与了进来。这样,整个广西的肝癌规范化诊疗水平就不断提高,受益面也不断扩大。
▲彭涛带领科室开展MDT业务学习
从一名医学生到博士后,到科室领头人,三十多年来,彭涛始终保持着奋进姿态,强学习,练本领,胸怀大局,心系患者,不负重托,以实际行动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