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血液净化部、宣传科发布时间:2021-09-16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患上严重肾脏病,她靠透析维持生命。可手臂静脉迂曲不直、粗细不均,医生如何构建穿刺通路?时间不等人,她可否顺利完成透析?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部血管通路团队与疑难情况进行了一番较量。
超声下绘制穿刺图
疑难病例顺利完成透析
广西的韦女士30多岁,不幸患上了慢性肾脏病5期,肾脏完全“罢工”,靠透析维持生命。
然而,她上臂瘘建立2年了 ,却始终带着长期导管,去多家透析中心拟用内瘘,均因压力过高穿刺后肿胀明显而未能使用。
最终,因长期导管堵塞,韦女士到我院换管。我院血管通路团队发现其有高位瘘,即在超声下查看内瘘情况,发现上臂头静脉迂曲不直,粗细不均,属于疑难穿刺通路。
在团队的努力下,医护人员仔细绘制了穿刺图,拟定了合理的穿刺方案,首次穿刺即成功,最终顺利完成透析。
考虑到血管迂曲可能与中心静脉狭窄有关,后续我院血管外科还进行了中心静脉造影并球囊扩张治疗,韦女士的瘘静脉张力下降,迂曲改善,至今仍能正常使用,避免了反复更换并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超声引导下内瘘穿刺图绘制
运用套管针
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做好维护。
秦奶奶已有82岁高龄,由于患有严重肾病,她在我院行移植血管造瘘术。内瘘启用前,团队予以超声规划穿刺点;内瘘启用后,一直予套管针穿刺。
▲一次性透析用套管针穿刺方法
血管通路团队率先在区内采用血液透析套管针。它有别于传统穿刺针透析时留置在血管内的钢针,透析套管针留置在血管内的是软管,使血管内膜损伤更少,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在透析过程中舒适度也更好,不受手臂位置影响,更为安全,长期使用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移植血管瘘穿刺1年后容易出现管径狭窄等并发症,但秦奶奶如今使用2年,移植血管瘘管径未见狭窄,效果显著。
据了解,我院肾内科血液净化部在周红卫主任、吴卓媚护长的领导下,由黄爱芳副主任医师、史应龙主治医师、杨兴刚主管护师、任烨护师、刘伟宸护师等牵头,打造血液净化部血管通路团队,致力于解决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疑难杂症及长期维护:
团队对患者的内瘘状况及穿刺情况提供了连续性、个体化、全方位、动态性的精准维护及监测,有计划地使用内瘘血管,避免区域穿刺形成的瘢痕和硬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效预防并发症,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为各种疑难血管保驾护航。
目前,在我院血液净化部维持性透析患者内瘘使用率超90%,优于于全国平均标准,大大地减少了血管通路并发症的发生。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重要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指把患者的血液引入净化装置,通过弥散、对流及吸附等机制,清除体内的有害物及多余的水分,再将血液回输至体内。简而言之就是把血液送进透析器“过滤”,再把滤好的血液输送回体内。血液透析主要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某些急性药物、毒物中毒。
什么是血管通路?
血透要顺利进行,就需要良好的血管通路持续将血液引出和引入。建立有效、好用的血管通路最为关键,血管通路是起点,也是患者的生命线。血管通路分为三种:
血透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1.遵医嘱规律透析;
2.限水限盐,避免高钾高磷食物;
3.优质低蛋白质饮食;
4.维护好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