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7-02-10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南宁晚报:呼吸系统病高发 午后潮热或是肺结核
专家支招勿闯入治疗误区,遵医嘱服药,肺结核可防可控
http://www.nnwb.com/html/2017-02/08/content_250353.htm
咳嗽、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感冒是小事,如果出现咳嗽、发烧、寒战、呼吸困难、胸痛则可能是肺炎;如果是午后潮热、心烦、胸部钝痛,则应小心肺结核。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孔晋亮教授专家指出,肺炎和肺结核是呼吸道常见疾病,虽然两者从病因上、症状上都有不同,但两者皆可致命。因此,他建议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在春冬季要警惕肺炎,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而流动人口、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哮喘患者更是要留意,这类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最好能定期拍胸部X光以排查肺结核。而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患者切勿闯入治疗误区,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疗程吃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 肺结核曾是“贫困病”
如今白领成易感人群
赵女士是一名公司白领,因为每天长时间坐办公室缺乏运动,身材逐渐走样。于是她开始节食,每餐只吃蔬菜,还不吃饱,各种小吃和零食也通通不吃。遇到加班,赵女士更是“吃不饱、睡不好”,加上工作压力太大,她出现了咳嗽、发烧、浑身没劲等不适的情况。赵女士在家服用了退烧药,但症状完全没有得到缓解。一周后,她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发现肺部出现了“阴影”,被诊断为肺结核。
“近年来我国肺结核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孔晋亮教授表示,肺结核病依然是目前危害国人健康的最主要传染病。过去它是一种“贫困病”,如今很多生活条件好的人也容易患肺结核,体质弱的中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尤其多。全国调研显示,有咳嗽、咳痰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一半都有结核菌感染症状。另外,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学生、白领人群,特别是劳累、熬夜、减肥节食的人群更易患肺结核,赵女士就是例子。另外,加上我国人口流动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肺结核疾病的发生。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身体检查。
孔晋亮教授提醒,城市中群租房屋的人尤其要小心,这些场所因空间狭小、人员拥挤,如有一个人携带肺结核菌,就有可能通过飞沫、空气传染他人。再加上这部分人大多白天工作劳累,晚上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下降,更容易成为易感人群。
2 莫把肺结核错当感冒
肺炎和肺结核有区别
“肺结核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对医生而言,两者很容易区别。”孔晋亮教授指出,感冒除了咳嗽之外,还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而肺结核往往会有全身症状,比如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等,呼吸系统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孔晋亮教授提醒,肺炎和肺结核也有区别。从病因上来讲,肺炎病因较多,如肺炎球菌感染、衣原体感染、过敏、机体免疫损伤等,受凉、淋雨、过度劳累常为诱因;肺结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从症状方面来看,肺炎起病急骤,寒战和高热常为首发症状,先寒战后高热,体温可达39℃~40℃,并伴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及食欲明显减退表现。病初,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随后咳出白色痰黏液或带有血丝的痰液。患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及针刺样胸痛症状。病症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烦躁、神志模糊、嗜睡等表现。
“肺结核多为慢性发病,患者常出现午后低热、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咳嗽为常见症状,时间可达3周或以上,并伴有痰血。当结核病灶累及大血管时,患者会出现不等量咯血。当病灶靠近胸膜时,可引起胸部钝痛或刺痛,与呼吸关系不明显。”孔晋亮教授介绍说,肺结核患者还可出现结核性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结节性红斑、多发性关节突及角膜炎等。
值得注意的是,肺结核往往会合并感染,比如肺结核病人经常感冒、肺炎。而长期感冒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这时候也容易受到结核杆菌入侵,引起肺结核。因此,长期感冒要小心预防肺结核病。近期内反复感冒达1个月以上、久治不愈的患者,也应该小心肺结核的入侵。患者一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这对患者早期治疗、彻底治愈至关重要,更能够显著减少对周围人群的传染。
3 切勿闯入治疗误区
否则肺结核“赖皮”
“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治疗误区是,不少肺结核病人不接受适当的治疗或不听从医生吩咐,见病情好转就擅自减药或停药,甚至服用不当药物,使得患者体内的结核杆菌无法清除,还对药物产生抗体,导致新的耐药肺结核症状出现。”孔晋亮教授说,这类耐药性肺结核病主要发生在不规范用药的肺结核病人,或是因为感染已经具有耐药性的结核病菌而患病的患者身上,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所谓“不规范用药”情况多出在患者本人身上,比如不听医嘱,药时吃时不吃,或记得才吃;病没完全好就擅自停止吃药;吃药的剂量不够等,使结核杆菌无法清除,并对药物产生了抗体。一旦肺结核耐药,治疗起来非常麻烦,甚至会出现无药可治疗的困境。因此,结核病患者应严格遵照医生嘱咐,按时、按疗程吃药,疗程结束后再去复查,确定完全康复了才能完全停药,切勿自作主张,给病菌继续生存的空间。
另外,还有一些患者认为结核病不治疗也能自愈,这也是一种误区。据孔晋亮教授介绍,有些人感染结核杆菌后没有出现症状,结核杆菌在其体内长期生存,如果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健全,就终生不发病。但如果其机体免疫力低下,其体内的结核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结核病,此时必须进行治疗才能控制病情。特别是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全身播散,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等。
[专家支招]
健康生活是预防关键 洗漱用具应专人专用
“虽然肺炎和肺结核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是它们的预防办法几乎相同,都必须建立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孔晋亮教授表示,预防肺炎需要注意冷热,加强保暖,特别在冬、春季节及节气交替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保暖。同时,合理安排生活,要加强身体锻炼,参加适量运动,如慢跑、步行等,以此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心肺功能,从而增强体质。还要改善卫生环境,避免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刺激,提倡禁烟,创造无烟环境。
对于肺结核的预防,孔晋亮教授给市民支了三招:
首先,房间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定期消毒。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健康心理,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其次,即便年轻也不要透支体力,不泡吧,不熬夜,保持乐观心态。酒吧的空气比较浑浊,而长期泡吧熬夜的人,体内生物钟较紊乱,时间一长,体内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就可能复活,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因此保持标准体重,劳逸结合,避免经常性的连续加班,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都是需要注意的预防方法。
最后,每年都要进行定期体检,它可以帮助患者早期确诊疾病。如持续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有血丝、胸痛、发热、盗汗等,患者应及时为自己做排查。
(本版采写 廖秀芬 通讯员 蓝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