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科 何梦莹发布时间:2020-02-25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说起新型冠状病毒,不少人都闻“毒”色变。可在医院有这样的一群人,每天将病毒“捧在手上”,他们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新型冠状病毒的“捕捉者”。
疫情一线 责无旁贷
为做好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联防联控工作,加强全区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全力保证患者救治质量,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员待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留查病区,承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疑似病例收治及筛查,核酸检测采样、标本灭活及送检等工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感染性疾病科、核医学科等多个学科合作快速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相关流程及制度、筹建备用病房、加强防护用品使用、技术操作培训等;并在线上指导兄弟医院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技术及相关流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多位专家是广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成员,他们每天定时会出现在指挥部8楼,与各市定点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开展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指导各地精准施治,并赴区内各地主要医院进行疫情防治技术督导。
我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钟小宁教授任广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组首席专家,一直奋战在自治区防控第一线,是广西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智囊团核心力量。钟小宁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相信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前线医疗队缺乏物资,牵动着后方医院领导和同事们心,除了院方积极筹措外,专家组成员、呼吸内科陈一强主任医师,多方联系,为医疗队调配紧急的物资。
号角吹响 他们义无反顾
1月25日,为全力支援湖北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广西将组派医疗队,做好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准备。第一时间,医院立刻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倡议。
收到组织的号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报名群里炸开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报名人数爆满,远超需要数量。
截至目前,总共有10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义无反顾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程。
他们是病毒捕捉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是当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一个重要的诊断和确诊手段之一。病患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情况下,需重复采样2-4次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这个工作就是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隔离病房里的护士们来完成的。
护士在采集咽拭子前,需穿戴好三级防护: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防护面屏、双层手套和鞋套。严实的包裹下工作,全身被汗水湿透,憋气、呼吸困难,长时间站立,护目镜起雾等等问题都时刻考验着他们。
特别要指出的是,进行咽拭子采集时,帮助患者脱下口罩,需指导患者一个张嘴的动作,让病人张口发“啊”音,用压舌板将舌根压下,完全暴露咽喉部,取两侧扁桃体悬雍垂和咽后壁,旋转三次,停留10-15秒。一个看似简单的操作,会引发患者的咳嗽和恶心反射,这个动作会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
每一次与病人的近距离接触,每一份标本的采集,都意味着一次风险。而他们最多的时候一天内采样了105份。
防护服里的“医者仁心”
疫情肆虐,正值新春佳节,是万家灯火团聚的时刻,病毒拉长了人和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阻隔不了爱,一句句温暖的问候,让需要观察不能离院的患者度过温暖的春节。
患者因隔离观察,部分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在隔离观察期间,呼吸内科医护人员特别注重患者的生活护理、治疗、心理疏导。
重症患者需要24小时床边密切观察病情。为节约防护服,护士每班工作时间长达5小时以上,为此护士们不敢多喝水,忍住饥饿、疲劳和呼吸不畅的不适感受,坚持再坚持。
解除隔离的患者,需要严格进行随访14天。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每日2次定时随访电话,对留查患者以及采样追踪的人群开展疾病防控宣教。指导患者安心完成居家隔离管理,消除焦虑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