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诊断科

一、科室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电诊断科属临床医学三级学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诊查项目齐全,心电学检查水平在广西区内领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开展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经食道心房调搏等无创心电检查项目,并建成了高水平的心电信息系统,为临床及医疗保健提供了重要诊疗手段。自2003年起,科室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研究生十余名。此外,科室承担了广西医科大学本科生、留学生和研究生、住培生、专培生的心电学教学以及广西区内、外众多医疗单位心电学专业的继续医学教育任务,已为全区及其他省份(如广东省、贵州省)培养了许多心电学人才,近年来每年在省内外进行专业讲座二十余次,在广西区内乃至全国均享有较高声誉。


二、人才结构

该科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13人(其中在读博士3人);担任广西医学会心电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兼秘书1人,委员兼秘书1人;担任广西医师协会心电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兼秘书1人,委员2人。


三、专科特色

科室目前开展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经食道心房调搏等无创心电检查项目。心电学检查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无创性器械检查方法之一,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死,而且还可以确定梗死的时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对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还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动态心电图(Holter)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条件下,不受距离影响,长时间连续记录患者心脏电活动,发现各类心律失常、ST段异常改变等,所监测的心电信息量比常规心电图大千倍以上,提高了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且能很好地反映心电图的动态变化。

动态血压可监测24小时血压水平(包括24小时血压平均值,白昼血压平均值、夜间血压平均值、最高和最低血压值);监测发作性高血压特点(血压升高出现时间、血压升高值、持续时间、对药物干预反应等);监测昼夜血压变化规律;确定偶测血压反复升高者并“白大衣性高血压”诊断,还可观察降压药物特别是长效降压药物的疗效及“低血压”诊断。

经食道心房调搏主要应用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原因不明的黑曚、头昏、晕厥,怀疑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异常者;阵发性胸闷、心悸、气急,尤其突发突止未能记录到心电图者;需了解预激综合征旁道电生理特性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型者;射频消融术前筛选及术后判断疗效;预防性心房起搏治疗窦性心律失常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安装起搏器后需要定期随访、检查,而动态心电图由于记录时间长,12导联同步记录,捕捉的信息多且直观,可以统计起搏的比例、判断起搏模式、监测自身的心律失常情况、评估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及帮助优化起搏器参数和特殊功能设置,甚至可以捕捉到程控不能发现的问题,为起搏器的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此外,还可以协助判断ICD的诊断和治疗、CRT的同步化效果等。目前,我院心电诊断科每周都参与起搏器程控随访,为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提供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程控的一站式检查服务。

目前起搏器分析、食管电生理、散点图等心电学热点,科室均有专人负责。


四、学术研究

科室主持或参与了科研课题15项,其中省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6项,院内课题2项,校内教学课题2项。已经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影响因子为1.837 ~ 2.804不等)。


微信图片_20210609231712.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