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1-03-10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上林县澄泰乡、白圩镇的一些田野里长出很多白色蘑菇,不少村民提着篮子、拎着塑料袋忙着在采摘。据当地媒体报道,这种蘑菇叫稻秆菇,是依附在腐烂的稻秆上生长出来的食用菌。然而,并非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
自治区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全区共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72起,发病297人,其中住院209人,死亡3人。从3月份开始,5月、6月和9月是发病高峰,持续到10月左右,发病场所主要集中在家庭。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王威】毒蘑菇专门医学上有个分支,中国可能有200多种,但是常见的、剧毒的、导致生命危险的还是会有十几种。经常说的一句是,路边的蘑菇不要乱采。
医生介绍,广西主要的毒蘑菇中毒症状类型主要是四种:肠胃炎型、神经精神型、急性肝损害型和急性肾衰竭型。
引起肠胃炎的毒蘑菇种类较多,在广西,主要种类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等。大青褶伞全区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会引起肠胃严重不适,在桂林、河池、钦州等地多发。日本红菇全区各地均有分布。去年6月,桂林兴安县2人中毒。
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的毒蘑菇主要有3种类型:含毒蕈碱种类产生外周胆碱能神经毒性,含异噁唑衍生物种类产生谷氨酰胺能神经毒性,含裸盖菇素的种类产生致幻觉性神经毒性。如残托鹅膏,全区各地均有分布,有毒,含异噁唑衍生物毒素。2020年5月,桂林恭城县19人中毒。
引起急性肝损害的毒蘑菇种类主要是含有鹅膏肽毒素的鹅膏菌属、盔孢伞属的一些种类,如致命鹅膏对人的致死剂量为0.1mg/kg。
引起急性肾衰竭型毒蘑菇种类有10余种,如假褐云斑鹅膏,全区各地均有分布。2020年6月,崇左天等县就有23人中毒,其中3人死亡。
(图片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王威】蘑菇味道很呛、辣的、臭的,肯定是有毒的;摘的时候掰断它,浆液很快变色或变黑,基本上也是不能吃的;长在粪上的如牛粪、狗粪,这些应该也是有毒的;蘑菇菌盖上面长有菌点、菌斑的,也不能吃。
专家提醒,一旦误食毒蘑菇,首先要立即呼叫救护车;其次若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或烦躁、盗汗等精神症状后,应及时就医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不过孕妇慎用催吐。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因为容易引起窒息。另外,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最后一点很关键,务必保留毒蘑菇样本,一并带到医院,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毒蘑菇中毒种类并针对性实施救治。
最后,关于食物中毒,您又了解多少呢?
点击下方视频查看
《医科全说:
“毒从口入”危及生命 及时抢救切莫误事》
内容来源:南宁广播电视台、急诊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