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

吃得很饱,营养却跟不上?“戏精女医生”告诉您原因

来源:发布时间:2020-12-08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吃得很饱,营养却跟不上?“戏精女医生”告诉您原因

图片

近日,我院临床营养科在第三届临床营养科普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表现突出,短视频作品《肿瘤膳食自评,知“食”改变营养》荣获视频组一等奖。


该作品以肿瘤最常见的营养话题“吃得很饱了,营养却跟不上”展开,告诉患者饮食不合理的情况在肿瘤患者中时有发生,并通过改编歌曲的形式,教会患者一种科学、专业且操作简捷的自评工具来评价饮食现况。

图片


图片


一起来看看

图片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普遍存在,其中肿瘤生长对机体的消耗、肿瘤治疗、肿瘤所致的机体代谢异常、营养摄入不足是引起营养不良的几个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我国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58%,但只有30%-35%的患者接受到了营养管理。


图片


肿瘤及各种相关治疗几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的进食情况带来影响,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同时,还有不少肿瘤患者受到错误饮食观念的误导,饮食量看上去不错,体重也没掉,因此营养问题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饮食质量差,身体肌肉量持续丢失。


这些状况最终将导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并与较差的临床结局相关,如治疗顺应性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缩短。


图片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肿瘤患者知道自己到底吃了多少呢?


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丛明华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2018年发表在《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肿瘤患者膳食自评工具的发明》里,介绍了一种简便实用的“简明膳食自评量表”


肿瘤患者的饮食模式有规律可循,经常在普食、半流食、流食之间切换。该量表将常见的饮食模式分为五种,量化为1-5分,患者参考自己的饮食进行评分,从而能够快速了解自己的能量摄入范围。


临床医师及营养医师只有真正了解肿瘤患者吃了多少,才有可能相对量化治疗,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达到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的目的。


五种饮食模式如何区分?又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为大家一一讲解:


图片

①一天只能喝点纯液体的流食,比如鸡汤、排骨汤、果汁、豆浆、奶等,常见于术后早期、化疗严重消化道反应期、头颈及食管癌放疗患者。评1分,每天的能量摄入常不超过300kcal。


图片

②一天喝三碗粥、面条、米粉等半流食,吃一点小菜,偶尔能够吃个鸡蛋、喝点奶,基本不吃肉。评2分,能量常在300~600kcal之间。


图片

③一天可以吃一餐比较正常的饮食,常在早餐或中餐,其他两餐仍然是以稀粥为主的半流食,有时能够吃1两肉、1个鸡蛋。评3分,能量常在600~900kcal之间。


图片

④一天可以吃两餐比较正常的饮食,会有一餐半流食或流食,肉在 1~2 两,少油脂。评4分,能量常在900~1200kcal之间。


图片

⑤一天三餐基本正常,可以吃到5~6两主食,3两肉及相应的油脂,1个鸡蛋,奶及加餐水果。评5分,能量在1200~1500kcal。


特征描述 :

1分:以清流食为主,无肉、缺油。

2分:三餐半流食,无肉、缺油。

3分:一餐正餐,两餐半流食,基本无肉,少油。

4分:两餐正餐,一餐半流食,少肉,少油。

5分:三餐正常餐,主食、肉蛋、油脂充足。


考虑到我国地域广阔,饮食习惯有细微差别,作者还根据各地域主食特点不同,设计了北方版(主食为米、面食均包含)、西北版(主食为面食)、江南版(主食为大米)供大家对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你拿到几分呢?


如果你的分数在1-3分之间,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了,这表明你的饮食摄入量远远不足,有必要及时寻求临床营养师的帮助,通过饮食调整、口服营养液补充、肠外营养等营养支持方式补充能量缺口,改善营养不良和临床结局。


临床营养科门诊排班
图片


专家介绍


图片
图片
张勇胜
主任医师。擅长个性化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以及重症胰腺炎、肿瘤、糖尿病、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痛风、肥胖症、孕产妇营养(尤其是月子营养)等营养治疗及高干保健营养。
 
贺瑜
副主任医师。擅长肿瘤营养、医学营养减重、儿科营养、干细胞移植术后、加速康复外科、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营养诊疗。
 
图片
图片
刘硒碲
副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肾病、痛风等疾病的营养治疗,对营养不良、儿童营养、孕妇营养有丰富的经验。
 
班碧秀
副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肾病、痛风、肿瘤等疾病的饮食治疗和肠内营养治疗,对儿童营养、孕产妇营养有丰富的经验。


内容来源:临床营养科、宣传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