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健康科普

会遗传的!切勿将过敏性鼻炎当感冒丨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来源:发布时间:2020-07-08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会遗传的!切勿将过敏性鼻炎当感冒丨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同病共治”
据统计,全球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高达2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过敏性鼻炎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何光耀为您支招

图片


不少患者将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

 李先生近段时间来经常“感冒”,鼻塞、流涕、打喷嚏,让人非常难受。每次“感冒”,李先生就自行吃感冒药,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每次都断不了根。前不久他去医院就诊,才得知自己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陈女士则是一吹空调就容易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她也总以为是吹空调着凉引起了感冒。

图片


何光耀提醒,
在临床中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的患者并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反复发作已久,但却是第一次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患者由于认识存在着误区,无意中就会为健康埋下了隐患。

他介绍,过敏性鼻炎与感冒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过敏性鼻炎以局部症状为主,打喷嚏、流鼻涕,鼻痒、鼻塞等四大症状,不会出现全身症状;感冒则通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咽痛、发烧、肌肉酸痛等。 



人人都可能过敏,不要等过敏了再预防

 “医生,我小时候从没有过过敏现象,为何成年后反而敏感了呢?”市民苏女士最近被查出患有过敏性鼻炎,她感到困惑。

和很多人一样,她以为过敏是过敏体质的人才会得的病,而过敏体质一般在小时候会表现出来,防过敏是过敏体质、抵抗力低的人才要做的事。

图片


其实,这不完全正确。
受环境的影响,人的体质可能会慢慢发生变化。何光耀表示:“对于过敏性疾病,还有一个环境基因交互作用,即是说在环境的刺激之下,人的身体基因会慢慢发生改变,出现交互作用,也可能会致敏。”


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个阶段对某种物质过敏,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防过敏的意识,不要等到过敏了才想起去防范。

图片


何光耀提醒,
引起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其他因素(如饮食、吸烟、喝酒等)。

过敏性鼻炎也叫变应性鼻炎。根据门诊临床数据显示,
过敏性鼻炎患者中的变应原80%以上是尘螨,剩下的是花粉、蟑螂等所致。接触尘螨往往是导致患者过敏性鼻炎常年发作的原因。

而广西四季常绿,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尘螨生存,所以自然环境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尘螨和其他过敏原,所以敏感体质者、有家族遗传史者、抵抗力弱者等人群要注意加强防范。 



过敏性鼻炎可防可控可治

在门诊中,医生们不时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认为过敏性鼻炎没法根治,所以干脆不治。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何光耀指出,世界过敏组织(WAO)推荐,过敏性疾病采取“四位一体”防治方案,即避免接触过敏原、对症药物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患者自我管理。


国内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尘螨舌下滴剂12个月后,鼻炎症状显著改善、抗过敏药物明显减少,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果经过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效果仍欠佳,过敏性鼻炎患者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图片


何光耀表示,过敏性疾病具有典型的遗传效应。一般来说,父亲过敏,下一代过敏概率为20%-40%;母亲过敏,下一代过敏概率为40%-60%;父母均过敏,下一代过敏概率为60%-80%。


而婴儿期以过敏性皮炎和食物过敏为主,5岁以上的患儿会逐渐向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展,主要表现为鼻炎及哮喘,这被称作过敏性疾病的自然进程。


临床上,目前公认免疫治疗是唯一的对因治疗方案,明确过敏原后,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治疗后,可以降低父母遗传给下一代的机率。




专家介绍


图片

何光耀,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过敏性鼻炎的机制研究,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研究、鼻咽癌发病机制及队列研究等。曾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目前担任广西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特异性诊断及免疫治疗组组员、广西肿瘤学分会鼻咽癌组组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 1 项(在研),参与国家自然基金 3 项, 主持厅级课题 2 项;参与广西科技攻关项目 1 项;发表文章14 篇(其中 SCI 第一作者 3 篇)。2017 年获入选“广西千名骨干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第一批培养对象。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下午

图片



内容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南国早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