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16-07-31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据统计,全球每年被毒蛇咬伤的人数约在30万以上,死亡率约为10%。在我国,那些有剧毒危险巨大的10多种毒蛇,夏秋季常在南方森林山区草地中出现,当人们在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军训的时候,或者出游,特别是选择野外出游时,就容易被毒蛇咬伤。
蛇咬伤可分有毒蛇咬伤和无毒蛇咬伤,后者危害不大,可按一般外伤处理。前者咬伤后局部会逐渐红肿、疼痛,甚至发黑形成溃疡,出现头晕、头痛、出汗、胸闷、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能因呼吸停止或者严重出血而死亡。
毒蛇分几种,我们应该如何去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
被毒蛇咬伤后,应该怎么来应急处理这个蛇咬伤的伤口?
打草惊蛇对于毒蛇是没有用吗?
武侠片里面看到被蛇咬之后是用嘴去把蛇毒吸出来,这种方法正确吗?吸蛇毒的人会不会也会中毒?
中暑了,发生急性胸痛,怎么急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李其斌教授、张剑锋主任在第二十二期《医科全说》中,与主持人谈颖一起为大家答疑解惑。欢迎锁定《医科全说》!
播出时间:星期五 晚22:30
播出频道:广西新闻频道(机顶盒10频道)《医科全说》
完整视频链接
李其斌教授提醒,如果被蛇咬,千万不要惊慌,现场处置很关键!
首先,被蛇咬伤,一定要看清楚蛇的样子,描述给急救人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其次,将伤肢进行绑扎,可以减缓毒液的扩散,为进一步救治争取时间。可根据自己的伤口来判断是否是毒蛇咬的。毒蛇咬人后,留下的痕迹最前面有两个大且深的牙痕。无毒蛇咬人后,牙痕一般呈“八”字型,小而浅,排列整齐。若被毒蛇咬伤,无法辨别和判断蛇伤性质,都应按毒蛇处理。
最后,拨打120急救电话,就地等待救援,或者自行至医院就诊。
在急救人员赶来前,伤者可以做一些自救。随地找一些带子或绳子,实在没有,撕下衣服的布条也可以,然后将带子或绳子绑在伤口的上方加以缚扎,最好是患肢近心端大面积包扎,以阻断静脉血流通。但绳子也不能扎得太紧,以防远端组织坏死,松紧程度以绳子能上下移动稍有余地即可。
然后可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烧灼伤口,减轻中毒程度。还可用嘴吮吸伤口排毒,但吮吸者的口腔必须无破损、无溃疡或炎症,否则有中毒的危险。吸出的毒液随即吐掉,用浓茶或清水清洗口腔。
抗蛇毒血清是蛇伤患者的“救命药”。
“抗蛇毒血清确实比较稀缺,但不慎被蛇咬伤的市民也莫惊慌,我们医院长年配备着较齐全的抗蛇毒血清,可尽早到我们医院救治。”李其斌教授介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年救治蛇伤病人200多例。
中暑是一种致命性急症,病人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出现高热等症状,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拖延或治疗措施不当均可导致死亡。每年的7、8月份是中暑的高发期,而今年的三伏不止30天,而是加长版的40天,所以三伏天预防中暑非常重要。
正确施救
张剑锋教授提醒:迅速降低体温,切勿一次性大量饮水。
发生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高湿、日晒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仰卧,有条件的要将病人置于空调环境,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同时,还可使用湿毛巾或酒精擦拭全身,或者头部、颈部两侧、腋窝以及腹股沟等大动脉经过的地方放置冰袋,加快降温。
同时,还需给中暑者补充水分或者清凉含盐饮料。不过要注意切勿一次性让中暑者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会引起热痉挛的发生。
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自行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紧急救治。
专家介绍
李其斌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留学日本,日本蛇族学术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琉球大学论文博士研究员。
从事毒素分子生物学、急诊急救医学、心脑血管血栓病、肿瘤、重大传染病防治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30多年,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8项,曾获得国家卫生部首届青年科学研究基金。
已获得国家专利1项及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2003年负责广西医科大学SARS病房并成功抢救“非典”病人,被中国政府授予“全国抗击非典英雄”称号。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19篇(国际主流核心期刊SCI文章6篇),参加国家“十一五”全国高等教育统一教材《急诊医学》、《中国毒蛇学》等专业书籍编写7部。
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国家一级学会)理事及广西社区卫生协会副会长、WHO亚太蛇伤防治组织中国代表、国际毒素学会会员、中国蛇协副会长、广西蛇类研究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兼急救学会会长、广西急诊医学会常务理事、广西亚健康科学技术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抗衰老学会副会长、《蛇志(Journal of Snake)》杂志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外审专家、《广西医学》等杂志编委。
张剑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急诊科主任,兼任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留美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7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获得急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从事急性肾损伤研究,获得博士后研究工作证明。
主要从事急性中毒、急危重症救治基础与临床研究,同时负责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工作,在急性肺损伤、急性肾损伤及百草枯中毒救治等研究领域具备一定科研实力。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统编教材《全科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全科医学概论》(江苏科技出版社)。
学术兼职有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一、二届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全国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广西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分会副主委、广西蛇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西青年联合会委员等,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医刊》等杂志编委或通讯编委。
8月5日(星期五)22:30,《医科全说》将播出慢性病专题策划《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黄荣杰教授将继续为大家详细介绍高血压预防与治疗的方法。
精彩内容敬请锁定8月5日(星期五)22:30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机顶盒10频道)!
《医科全说》第十六期:羊癫疯不可怕,它只不过是像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
内容来源:医院办公室、急诊科、西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