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发布时间:2021-09-0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
督脉灸又称铺灸、长蛇灸,是在督脉上施以隔姜灸疗法,通过激发、协调诸经,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为“阳脉之海”,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的作用。生姜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艾灸具有温阳通络、祛除寒邪的作用。三者相结合,决定了督脉灸有温阳通络、扶正固本、健脾和胃、固肾壮阳的作用。
督脉灸是目前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艾灸疗法,具有施灸面积广、热力深透、刺激量大、作用持久、疗效显著的特点。
督脉灸适用范围广,疗效好,凸显中医特色,深受大众喜爱,适用于以下症状:
亚健康状态:体质虚弱,疲劳乏力,无精打采,记忆力减退等。
虚寒体质(阳虚证):怕风怕冷,手脚冰凉,面色恍白,痛经等。
痰湿体质:肥胖,四肢乏力,面色萎黄,头面易出油等。
慢性疾病:如风湿病、慢性鼻炎、宫寒不孕、慢性腰肌劳损等。
禁忌症:
实热证:如证见发热、精神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实有力等。
阴虚证:如证见消瘦、颧红、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等。
局部皮肤溃破者及肿瘤处。
特殊人群如孕妇、严重性疾病患者,或不能配合者。
1.督脉灸时感觉局部皮肤发烫、疼痛不适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防止烫伤。
2.寒湿重的患者灸后可能会出现水泡,是身体的排毒反应,不必惊慌。若灸后局部出现水泡,若水泡较小则待其自行吸收。水泡大者,可用消毒针抽出水液,再外用甲紫溶液消毒,以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3.灸后多喝温开水,避免冰凉刺激的食物、禁冷风直吹,灸后4小时再洗热水澡。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内容来源: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