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学部 林忠秋、陈俊、丘岳发布时间:2022-04-22编辑:曾雨珊校对:谭凌宇审核:黄振光、韦坤璇、蓝飞燕点击: 次
高血压是常见病、慢性病
不少老人家都有这疾病
但正因为常见
导致很多人对高血压病不重视
并且产生许多误区
这往往耽误了病情的控制和治疗
下面就给大家提出高血压病的8个用药误区
各位仔细参考啦~
不少人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增高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觉得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越宽松。事实上,虽然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值稍微宽松,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
很多患者认为高血压只要没有症状,就没有危害,不用吃降压药。其实多数高血压对人来说,是无“感觉”的,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会有“感觉”。等有“感觉”出现再进行控制,可能已经错过了降压的最佳时机。
正确做法:只要血压升高,具备用药指征,即使没有症状都应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吃药过早会产生“成瘾”或者“耐药”。其实降压药不会产生成瘾或耐药,而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衰老等因素,高血压病情会逐渐进展,原有的用药剂量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因此就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
正确做法:血压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晕倒、脑中风等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正确做法:除高血压危象、主动脉夹层等须快速降压外,一般降压治疗须缓慢、平稳, 建议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大多数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做法:在血压控制长期达标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而不能自行停药。
有些患者见别人服降压药有效,就自行频繁更换同样的降压药品种。但降压药的选择需要个体化,且大多数长效降压药需要连续服用2~4周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效果,达到最大疗效。
正确做法:遵医嘱,勿自行频繁更换降压药品种,应服药一段时间后再评估降压效果。
有些患者存在害怕西药副作用的心理,选择相信某些保健品、保健器具的“降压疗效”代替降压药。
正确做法:保健品、降压器具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不能替代降压药。应遵医嘱按时吃药。
有些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服药就行,无需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正确做法:除合理用药外,需限钠补钾、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定期有氧锻炼、戒烟限酒。
降压小贴士
注重预防,早期诊断
规范治疗, 生活干预
越早降压,越早获益
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01:10--46.
[2]. 高血压联盟. 2014 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14, 11(29): 13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