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重点学科/专科

病理科

发布时间:2023-12-27作者:来源:点击:

分享到:

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和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创建于1935年9月,距今已有80多年悠久历史。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已成为培养广西病理人才的摇篮。


抗战胜利后,王典羲教授在桂林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病理馆,之后李志尚教授从武汉医学院南下支援,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展开尸体解剖相关工作,双线建全了病理档案室和标本室。1954年医学院由桂林迁到南宁,病理学教研室除教学工作外,同时负责全省各地的病理活检及尸检工作,每年尸检70-120例,活检达数千例。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卓霖和邓天赐两位教授仍努力坚持病检工作,为病理学科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自1962年起,严瑞琪教授便从事肝癌病因病理研究,他利用树鼩构建了黄曲霉毒素致癌的动物模型,针对肝癌的化学预防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与此同时,邓卓霖教授从美国留学归来后,领先开展广西高发的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项目。随着病理教研室科研方面的多项突破,于1978年获国家第一批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单位。1987年病理学教研室成为广西区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获教育部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首批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在李志尚、罗人滋、邓卓霖、何如崑、浣孝强、罗殿中、冯振博等几代科室主任的共同努力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成为了广西疑难病例病理会诊中心,卫生部乳腺癌Her-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地候选科室,广西卫生厅急重大疾病、传染病死因尸体解剖执行单位,广西病理首家“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


如今,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为陈罡教授(国家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已获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肿瘤学及广西医科大学病理学双博士,现担任广西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曾获广西医科大学“叶馥荪教师奖”等荣誉。在病理科陈罡主任的带领下,病理科定会集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于一体,作为一个大型综合性科室继续蓬勃发展。


目前科室整体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是广西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广西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主委单位,广西病理专科联盟会长单位。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人员结构合理,现有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8人,初级33人,聘请国外客座教授3人。其中留学归国人员9人、博士20人、硕士18人。2人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6人曾分别担任《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美国外科病理学杂志》(中文版)、《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等杂志编委。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和硕士生导师5人。


图片3.png


临床病理工作概况

学科临床病理年活检量近7万例,细胞病理学达8万余例。其中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8000余例,年会诊近万例,大力带动临床病理学科的交流与发展。同时,法医病理诊断例数年均愈百例,分子病理检测项目也多次通过PQCC及区病理质控中心室间质控。



专科特色


科室医师在从事全面的病理工作基础上,也逐渐形成了多个临床病理亚专科方向,包括女性生殖系统、淋巴造血系统、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骨和软组织疾病、分子病理和细胞病理等,在不同亚专科领域精益求精,尤其是乳腺癌Her-2检测,依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乳腺癌Her-2质控南区中心实验室的平台,不断协助广西区内更多的单位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检测平台,为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保障。核心技术包括病理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ISH)、PCR和核酸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等技术。2009年获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举办的“徕卡杯”全国冰冻切片技术比赛第一名,2010年全国病理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HER-2免疫组化染色质量和阅片质量考核优秀,2016年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EGFR、KRAS基因突变检测合格证书。


作为我国较早开放病理尸检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老一辈病理工作者如李志尚、严瑞琪、邓卓霖等人主编的《病理尸检-技术与诊断》享誉全国。时至今日,针对重症手足口病死亡患儿的尸检和会诊工作,对临床手足口病的研究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学术研究

近年来学科获得自治区级以上科研课题30余项,累计经费10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项目1项(34万)、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400万)、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获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250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目前,本学科四大科研方向如下:慢性肝病分子病理和表观调控研究及临床应用、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分子病理的多组学研究、复杂疾病计算病理学及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基础与临床研究。


教学

作为自治区和我校重点学科之一、广西精品课程和“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单位,本学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改革,为医学人才培养贡献了学科力量。至今,团队教师已承担教育厅及学校多项教学研究课题,主编或参编多部国家级《病理学》教材,曾获全国英文授课大赛一等奖及多项国家、区、校级教学奖项,教学成果辐射全校、全区,甚至全国。


国际合作交流

本学科与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英国剑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立了良好关系,客座教授包括美国的翟启辉、邓洁彬教授、英国的叶洪涛博士以及来自世界著名肿瘤研究中心-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的血液病理教授王飒博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