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男子误吞大贝壳,救治过程惊险万分!专家提醒:春节期间,谨防吞食异物

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宣传科发布时间:2022-01-2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近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了一位因误吞大块异物差点“出大事”的男子。若大块异物刺破血管,恐造成致命性大出血等严重后果,惊险万分。专家提醒,临近春节,享受美食别狼吞虎咽,以免吞食异物。


误吞大块异物,恐危及生命


李叔(化名)是广西人,今年51岁,有脑中风病史4年,遗留右侧偏瘫、失语。近日,他独自吃海鲜粥时,误吞了大块异物,出现吞咽疼痛、困难的症状。


当地县医院检查提示,异物较大,难以取出。李叔遂转至当地市人民医院,在全麻下尝试手术取出异物,但未成功。


如此大的异物,究竟是什么?因李叔中风后失语,无法表达吞下何种异物,家属猜测为螃蟹壳或者贝壳等带壳的海鲜。


事情发生近一周后,李叔辗转至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我院CT提示食道上段开口处(C6-Th1椎体水平)见一环形片致密影,形状不规则,范围约4.3×3.5cm。食道内异物右端与右侧颈总动脉最短距离约3mm,后端与右侧椎动脉最短距离约4mm。这意味着异物紧贴颈部大血管,如果异物进一步移位刺破血管,将造成致命性大出血等严重后果。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立即行动起来。科内讨论考虑到食管异物太大,性质不明,合并食管穿孔并感染,且靠近右侧颈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纤维胃镜无法取出异物,而硬性食管镜下取异物则有导致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可能,风险极高,行颈外开放性手术取出食管异物则更为安全。


另一方面,李叔合并左脑大面积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失语,且禁食多日,水电解质紊乱,开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麻醉及手术风险极高。加之李叔长期患病,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开放性手术势必雪上加霜。


究竟如何是好?


多学科紧急会诊,最终成功取出异物


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紧急会诊,研究出了诊疗方案:①完善3D影像重建,以判断异物形状和性质,食管穿孔与否,评估经硬性食管镜取出的可能性;②同时完善术前准备,备血,做好术中大出血的应对准备;③如出现内镜下无法取出或大出血等情况,立即切换成开放性手术。


从3D重建图像看,异物为完整贝壳,仍可能存留在食管内,未突破食管,但巨大的异物将颈段食管撑大,形如眼镜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责任三线医生农东晓教授认为,异物虽大,但硬性食管镜配备有强力的锯齿剪和鳄鱼钳,应有用武之地,手术可按会诊结论实施。


手术台上,李叔按颈部开放性手术做好准备,以备术中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在最短时间内行开放颈部操作,赵峰、莫献强等多名一二线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均穿戴无菌手术衣在手术台旁待命。


农东晓采用跪姿下镜发现了异物,尝试将异物完整取出,但异物太大、太硬,如强行取出,将直接划破食管,甚至损伤颈部大动脉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只能尝试将异物分块取出。


贝壳坚硬,锯齿剪未能对贝壳起作用,鳄鱼钳随后跟上,将异物强力咬碎,分成数块逐个取出。检查食管见部分食管粘膜破损,但无穿孔。


术后两天李叔出院回家,又经过1周多的恢复性保守治疗,已经恢复正常饮食。


农东晓介绍,咽/食管异物是常见的急症,小则刺入扁桃体或咽壁的鱼刺,大则鱼头骨或假牙等物卡顿在食管各段;轻则咽痛咽异物感,重则感染、食管穿孔甚至大血管致命性出血。


春节正是咽/食管异物的高发期,需注意防范吞食各种有骨有壳食物的隐患。一旦出现这方面的急症,应及时就医取出。咽部异物多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局麻下经过间接喉镜或者电子喉镜取出。食管异物则需全麻或局麻下在硬性食管镜或电子胃镜下取出,李叔的经历正是发挥了硬性食管镜处理大型异物的优势,具微创、经济等特点。


科普小贴士


食道异物有关注意事项:


1.进食应细嚼慢咽,切忌大口吞入,对有骨、刺的食物要倍加注意,打闹嬉戏或酒后等注意力分散时更要留意。


2.不慎进食异物后,可采取呕吐或咳嗽的方式,不要反复强咽饭团,以免划伤黏膜或形成食管异物,更不可盲目用手挖取,避免加深异物刺入,增大取出的难度和并发症的风险。


3.误咽较大的异物后应及时就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4.家长应避免给小童能进入口中、鼻孔的食物和玩具。


5.高龄、精神异常、中风合并偏瘫失语病人,更应该注意进食团块状或带骨头食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