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官移植科发布时间:2022-02-18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高龄合并肝功能衰竭、多脏器器官功能不全,常被视为手术禁区。然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为一名古稀老人完成了肝移植手术,重启“二次生命”。
尽管今年正月很寒冷,但陈爷爷(化名)一家过着一个温暖的春节。
陈爷爷72岁,罹患肝炎长达数十年,一直靠着药物与病魔作斗争。近来,他逐渐出现黄疸、全身逐渐浮肿、乏力、皮下出血点等肝功能衰竭表现,严重危及生命。
然而,多家医疗中心均以高龄等禁忌症原因未作进一步诊治。带着最后的希望,家人把他送至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经评估,陈爷爷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住院期间,陈爷爷肝脏合成、解毒及转化等功能持续加速恶化,大量保肝药及血液制品仍难以稳定其器官功能衰竭进展,随时有生命危险。
此类疾病,病情危急,进展迅速,往往救治成功率低,即使进行肝移植,也要同“死神”抢时间。何况陈爷爷已是古稀之年,合并全身器官功能机能严重减退、心肝脑肺肾器官功能不全、多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感染、营养不良等,手术难度及风险极高。
据家人介绍,陈爷爷一生操劳,为儿女儿孙付出很多,一家人感情深厚。在陈爷爷及家人一致的强烈救治意愿下,器官移植团队马不停蹄寻找肝源,同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积极进行生命支持治疗、做好围术期准备,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开始了。
大年初二,正值举家团圆之时,在儿女儿孙的殷切期盼下,陈爷爷经国家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匹配上了宝贵肝源。
时间就是生命。为减少供肝损伤、创造最佳术后恢复条件,器官移植科董昆教授立即离开团聚的餐桌,迅速奔赴器官获取地。经评估,供肝良好。董昆立即联系主刀医生、器官移植科主任董淳强教授:“老人重生有希望了,受体可以按计划手术。”
紧接着,器官移植团队再次与麻醉科、手术护理团队评估陈爷爷情况——其麻醉后的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状况可进行手术。于是,移植手术正式开始。
由于陈爷爷肝硬化肝萎缩、门脉高压严重,凝血功能紊乱,加上术中发现其肝动脉钙化严重,手术难度再次增加。但董淳强带领器官移植团队力克难关,术中精细操作,并紧密协调护理、麻醉对心肺功能、循环系统进行精确维护,整个团队协作紧密,历经8小时,最终手术一气呵成,出血仅200ml。
随着新肝血流开放,黄色胆汁流出,质地、色泽恢复柔软、红润,血气分析提示乳酸快速恢复至正常,陈爷爷的“二次生命”正式开启,器官移植团队又攻下一个大难题。
术后,陈爷爷顺利转至外科重症病房监护,各项指标良好,仅2小时后便逐渐清醒,第二天撤离了呼吸机。见到主管医生那一刻,陈爷爷立即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并露出幸福的微笑。
在器官移植团队的精心呵护下,陈爷爷恢复良好,在普通病房继续康复。陈爷爷说:“手术后,我面色红润,就像年轻了10岁!谢谢你们不放弃,我又可以过春节了,又可以好好看看我的孩子们。”
董淳强介绍,像陈爷爷这样由于各种肝炎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衰竭的患者很多,以往多数病友认为肝炎只有药物治疗,并不知道肝脏严重病变失代偿后可以通过肝移植重获新生,把病毒巢全面清除,达到根治。
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在高龄、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低龄、低体重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两个极端危重患者中均开展了大量的移植手术,积累了丰富的诊治、手术经验,极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董淳强,教授,主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肝移植团队负责人。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科
地址:广西南宁市双拥路6号
联系电话:0771-5356519
周一至周五全天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