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遇上甲状腺癌,到底能不能动手术?专家给出了答案

来源: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产科发布时间:2022-02-25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图片


近来,32岁的孕妇王女士(化名)非常烦恼。初次受孕成功的喜悦,交织着查出甲状腺癌的恐惧与担忧,保胎和手术治疗究竟该如何抉择?最终,医生们给出了满意的结果。
图片


图片
警觉:一查竟是甲状腺癌

刚刚怀孕的王女士孕期体检发现甲状腺里有小肿块,这让她很是警觉。王女士随即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以下简称“甲状腺中心)就诊。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甲状腺左叶有一个1.8cm×1.7cm大小的结节,TI-RADS分类4b类,可疑恶性。根据病史及结果,甲状腺中心专家、胃肠腺体外科主任医师李杰华建议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和细胞学检查。


图片

穿刺(资料图)。


“穿刺会对宝宝造成影响吗?”王女士和家人对于这样的结果以及即将进行的穿刺感到既害怕又担忧。


李杰华表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是妊娠期一项安全的诊断方法,可在妊娠期任何时段进行。


于是,怀着忐忑的心情,王女士在甲状腺中心完成了超声、抽血化验、穿刺、细胞学病理等一站式检查。全程只用了短短数小时,穿刺细胞学结果就出来了,证实王女士的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乳头状癌。


据介绍,妊娠妇女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3%-21%,且随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显示,甲状腺癌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4.4/10万,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不同时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分别为分娩前3.3/10万,分娩时0.3/10万,产后1年10.8/10万。


图片
忧虑:肿瘤变大,做不做手术?

面对如此情形,王女士和家人越发忧虑了。她表示,自己年纪较大,很不容易才怀上第一个孩子,目前胎儿健康,非常想继续保胎,但又担心甲状腺癌进展,不积极治疗会影响身体甚至是孩子。


“目前肿瘤不大,超声评估没有颈淋巴结转移,如果肿瘤到妊娠中期仍保持稳定,手术可在分娩后进行,但必须密切复查,关注肿瘤变化情况。”李杰华立即给予了专业判断。


充分了解情况后,王女士决定积极配合医生,定期检查。妊娠21周,王女士再次来到甲状腺中心复查。而这时,超声检查显示,其甲状腺左叶的结节明显增大了,变成2.2cm×1.8cm,TI-RADS分类6类。


图片


图片
▲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


李杰华立即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在讨论中,李杰华认为,王女士已确诊甲状腺乳头状癌,若在妊娠24-26周前肿瘤增大明显(体积增加50%,直径增加20%),或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应行手术治疗,目前有手术指征。


会诊产科专家曾雅畅主任医师给王女士的胎儿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认为目前胎儿健康,王女士及家属有强烈继续妊娠的意愿,如果需要手术治疗,建议在妊娠第4-6个月进行,以降低母亲及胎儿并发症。


曾雅畅给王女士进行了详细解释——在妊娠早期手术,手术及麻醉等容易影响胎儿器官形成,或引起自然流产;在妊娠7-9个月手术,则易诱发早产。因此,在妊娠第4-6个月手术是最安全的,同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后续激素替代及TSH抑制治疗在整个妊娠期间也是安全的,不易引起妊娠或新生儿并发症。


图片


最终,MDT形成统一意见,认为王女士有手术指征,需在甲状腺中心、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保障下进行。王女士及家属也都同意手术,他们愿意将王女士和肚子里的新生命托付给一附院。


图片
喜悦:多学科保驾护航,手术成功

图片


妊娠22周,王女士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进行了手术。仅1个多小时,李杰华成功切除甲状腺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术后复苏,曾雅畅立即对王女士及胎儿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严密的监测,确保母婴安全,同时还对术后的特殊用药和康复给予了指导。


后续,王女士恢复迅速,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各项指标也都在正常范围。出院当天,王女士和家人给医务人员们送上了锦旗以表感谢。


图片


据悉,这是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产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个强大的学科团队在围手术期通力合作下实施的手术,手术成功,患者反馈良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