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肝胆外科 文张发布时间:2022-08-12编辑:韦娜校对:谭凌宇审核:蓝飞燕点击: 次
29岁的何女士(化名)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肝里长了一个约2厘米的肿物,是肝腺瘤还是小肝癌?在完善一系列检查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文张教授为其切除了肝脏肿物并重建肝静脉——这是世界上首例利用手术机器人重建肝静脉的成功病例。
▲相关内容在《Frontiers in Surgery(外科前沿)》期刊上发表。
肝脏里长了肿物,是良性还是恶性?去年4月,何女士带着体检报告,忐忑地走进了我院肝胆外科文张的诊室。文张详细了解病情后,为张女士开具了相关检查。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显示,何女士肝脏病变的性质被怀疑为肝腺瘤或小肝癌,肿物位于肝第8段,紧紧贴着肝中静脉主干。在临床诊断中,肝腺瘤和小肝癌常常难以分辨,需手术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才能确定。
经多次与文张咨询沟通,何女士最终下定决心选择手术治疗。
可何女士的手术并不简单:一方面,要完整切除肿物,避免发生肝中静脉破损而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另一方面,要保证肝中静脉通畅,避免肝中静脉回流障碍,损害肝组织的正常功能。
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肝胆外科在科内组织了一场病例讨论,科室主任彭涛教授、副主任郭雅教授、“终身教授”彭民浩老教授等专家参加。最终,大家讨论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精准的肿瘤切除和部分肝中静脉切除重建。
详细沟通后,何女士及家属同意实施手术。2021年5月26日,手术按计划进行。
文张主刀,徐邦浩副教授、朱海主治医师、王继龙主治医师组成手术团队,在麻醉科、手术室等各相关科室协作下,经过5个小时的精细机器人外科操作,肿瘤被完整地切除。随后,团队使用一条长约4cm、直径8mm的可延展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重建肝中静脉。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仅200ml。
术后,何女士恢复良好并出院,已回归了正常生活和工作。最终,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物为炎症型肝腺瘤。
文张介绍,肝腺瘤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发病可能与性内分泌紊乱有关,目前多认为与口服避孕药有密切关系。在肝脏良性肿瘤中,肝腺瘤的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在部分患者中较难与小肝癌做鉴别诊断。肝腺瘤不仅有破裂出血的倾向,而且随着体积增大,有恶变为肝细胞肝癌的潜在危险。因此,拟诊为肝腺瘤者,应进行密切随访或行手术切除治疗。
据介绍,肿瘤侵犯大血管既往被认为是肝脏手术的禁忌,虽然涉及多个大血管的复杂肿瘤切除往往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和不良预后,但是手术切除的主要目标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实现肿瘤的完全清除,所以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治疗肝肿瘤的最佳选择。
而肝脏肿瘤切除术联合血管重建是治疗侵犯大血管肿瘤的重要方法。机器人手术作为先进的手术技术,可以为深部肿瘤切除和肝血管重建提供清晰完整的视角,达到精确肿瘤切除和重建肝静脉。
今年6月,何女士此次成功手术的报道《First Robotic Hepatectomy With Middle Hepatic Vein Reconstruction Using ePTFE Graft for Hepatic Adenoma: A Case Report》发表在《Frontiers in Surgery(外科前沿)》期刊上。利用手术机器人在肝切除术中对肝静脉进行切除重建,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报告。
文张,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并获得博士学位。广西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肝癌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普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广西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擅长巨大型肝癌(无法常规手术切除)的分步手术切除,累及血管的肝门部胆管癌及胰腺癌的开放、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