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科在抗疫一线:“多能医生”诠释“守门人”新理念

来源:全科医学科、宣传科发布时间:2023-01-16编辑:韦娜校对:蓝歆旻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编前语



疫情以前,全科医生给人的印象更多是“慢病管理”;疫情之后,全科医生冲锋在基层疫情防控前线,成为“动态清零”策略的关键一环;而如今,全科医生仍不停歇,全力救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他们不仅能治慢病,也能早期筛查、识别慢病急变、慢病重症化……


全科医生,也是“多能医生”的代名词,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们以责任和担当诠释着新的“守门人”理念,在战“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让我们走进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听听他们的一线故事。


图片



主动出击:“多能医生”迅速适应新挑战


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多地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应对、扩容病区,先后将11个病区改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全力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病患,而全科医学科主动出击,就在第一批扩容之列。


2022年12月29日,全科医学科正式转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十病区的当天,90岁的吴奶奶(化名)紧急住了进来。


“这是典型的病毒性肺炎,CT提示肺部病灶接近正常的一半,还出现指脉氧下降、反复发热的症状,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老人,防止病情转变为危重症。”全科医学科主任宁宗对其他医生说到。


图片


像这样的病例指导和培训,宁宗都是亲自在做。为了适应新的挑战,全科医学科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包括早期识别、诊疗、护理等多方面,而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给自足”。


图片


图片


图片


得益于全科医学、急诊医学背景出身,医务人员能进行慢病管理、多病共患及未分化疾病诊治,也能早期识别急重症并迅速做出干预因此,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上,全科医学科能迅速胜任新任务,在面对急重症患者时,他们甚至能独立完成深静脉穿刺、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精准救治  多名高龄重症患者恢复出院

图片
图片

▲李爷爷肺部CT影像。


1月4日,全科医学科13床收治了从外院转来的一名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这名84岁的李爷爷(化名)白肺非常严重,医护人员为他及时上了无创呼吸机。


与有创呼吸机不同的是,无创呼吸机需佩戴面罩,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对这大大的面罩会产生恐惧心理。“不要怕,我们一直都在。”医务人员们紧紧握住李爷爷的手,直至完成上机操作。


图片


“早期识别、干预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精准判断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做好抗病毒、氧疗、俯卧位通气、有效排痰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在患者转为重型之前及时遏制病情进展。” 全科医学科杨霞博士说。


图片


在救治病患过程中,护理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全科医学科护士长赵秀宝介绍,经过耐心疏导、精心指导和协助患者俯卧位通气后,不少患者指脉氧明显升高;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排痰后,患者感到呼吸更加通畅。“看着病人们好转,我们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图片


李爷爷住进来两天后,1月6日,吴奶奶顺利出院。治疗期间,由于不方便说话,吴奶奶为医护人员们竖起无数次大拇指表达称赞、感激之情。出院当天,家属还给医护人员们送上了锦旗。



坚守一线  “守门人”诠释新内涵


图片


目前,全科医学科有床位21张,收治的病患以年龄大于65岁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居多。今年1月以来,床位周转明显加快,不断有患者好转出院,又不断有患者住进来。


面对大量医疗工作,全科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都坚守在“战场”上,二、三线医生也天天在病房把关,有时甚至晚查房至深夜。杨霞说:“看着患者们康复出院,我们也挺有成就感的,再苦再累都值得。”


图片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责任,而我们全科医生始终都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平日在基层不仅要有‘下得去、用得上’的奉献精神,新疫情形势下还要有‘召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与担当。”宁宗说。


这几天,陆陆续续有患者康复出院,但全科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们仍旧继续着他们的“守门”工作,诠释着“守门人”的新理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