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重型地贫患者有望“脱贫”!我院已获突破

来源:血液内科、南国早报、宣传科发布时间:2023-02-17编辑:韦娜校对:谭凌宇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图片

▲2月1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莅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考察指导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治工作,陈言作为患者代表参加患者见面会。


2023年2月17日,对于桂林的21岁大学生陈言(化名)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个分界点。作为一名重型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患者,在此之前,他的人生只有生存,靠不断的输血延续生命。在先进的基因治疗技术帮助下,2月17日,他正式“脱贫”,今后可以真正的开始生活了。


从“生存变成“生活”——陈言的人生新起点,也让国内的成人重型地贫患者终于看到了曙光。




等待机会:医生一句话,他们坚持了21年


陈言出生后8个月,当时因为一次感冒到医院看病,被确诊为重型β地贫,从此开始了靠输血和祛铁维持生命的日子。


此前,重型地贫患者只有两条路:一是终身规范输血和祛铁,由于血液资源紧缺等诸多原因,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二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唯一能够根治地贫的方法,但只适用于一小部分有合适干细胞捐献者的患者。


陈言没有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剩下终身输血这一条路。这条路很难,血液紧缺是地贫家庭最大的噩梦。孩子的身体处于缺血状态的时间越长,脏器功能受损就越严重。

图片

▲陈言生活照。


陈言的父亲告诉记者,是医生的一句话给了他们信心,“医生告诉我,咬牙坚持,别放弃,给孩子规律输血,等待机会,相信医学会有突破的那一天。”

守着“等待机会”这个信念,他们坚持了21年。


图片




基因治疗:成人重型地贫患者有望“脱贫”


21岁,在普通人里,这正是风华正茂的好时候。然而,在重型地贫患者中,实属高龄。


图片
▲陈彦采集造血干细胞。


“二十年前,我国很少见到15岁以上的重型地贫患者。现在也几乎看不到40岁以上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刘容容教授介绍,近十年来,我国的医疗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医保的支持到药物可及性,让很多像陈言一样的地贫患儿得以依靠规律输血和祛铁而长大,等待技术的突破,“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


受到输血次数多、铁过载和脏器功能受损时间长等因素的影响,成年患者几乎已经丧失了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脱贫”的机会。近年来,基因治疗技术的诞生,让这一群体重新看到了根治的希望。


图片
▲经过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陈言的体内,其父在移植舱外守候。


血液内科赖永榕教授介绍,地贫基因治疗是采集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在体外对有缺陷的造血干细胞系统进行修正,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不存在排异风险。因此,对于成人重型β地贫患者来说,基因治疗值得期待。


作为国内地贫基因治疗的注册临床研究项目基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经启动了基因编辑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贫1期临床试验,陈言是该项目的首位成人患者。


2022年12月8日,经过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陈言的体内。此后,他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开始趋于正常。2023年2月17日是研究项目预设地判断“脱离输血依赖”的观察期限时点,经过严格评估,专家组宣告陈言已摆脱输血依赖,正式“脱贫”。


图片
▲陈言出仓时与医护人员合影。


“以前,我只是在生存,今后终于可以开始生活了。”陈言兴奋地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将为考研做准备,全力以赴是对新生活最大的珍惜。


图片



技术突破:推进基因治疗地贫的临床应用


图片
▲干细胞移植病区扩仓。


据悉,自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移植病区扩仓三年来,每年完成各类移植治疗约300例,较扩仓前增加将近3倍。目前,医院共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疾病2000余例。


图片
▲赖永榕看望陈言。


扩仓为基因治疗地贫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条件。赖永榕表示,医院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地贫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项目,积极探索地贫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全力推进基因治疗地贫的临床应用。


接下来将有年龄更大的地贫患者入组。研究项目的年龄上限是35岁,有望让地贫移植领域的“老大难”群体——配型无望的大龄青少年及成人地贫患者受益。


图片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



图片


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展重型地贫、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并积极开展基因治疗地贫、CAR-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疾病等新技术类项目。每年完成各类移植300余例,共计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疾病2000余例。我院是广西区内率先设立、采集量领先的中华骨髓库定点采集医院,也是中华骨髓库认定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


病区拥有百级层流病床18张,千级层流病床13张,拥有Cobe Spectra及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大容量离心机、超低温冰箱、程控降温仪、液氮冷冻系统等设备,具备骨髓采集、骨髓处理、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处理及冻存一体化的技术和设备,可保存600-700份标本,维持长期、高效的干细胞存活率。我院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独立完成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移植-冻存整套流程的单位之一。


图片


我院干细胞移植中心率先在广西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在国际上率先用MMF(小剂量)+CSA+MTX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研究,不断优化高危髓系肿瘤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和复发防治体系建设,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复发,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移植疗效。


率先在广西区内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工作。目前建立完整的自体干细胞动员、采集、冻存及移植体系,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成功率高,区内率先开展骨髓瘤双次自体移植,显著提高骨髓瘤等淋巴系统肿瘤整体疗效。


图片


重型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本中心的传统优势,创新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并联用新生儿脐带血、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等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先后开展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及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贫的临床研究,解决了地贫移植供者缺乏的临床难题,形成具有特色的地贫移植“广西方案”。目前,我院己完成地贫移植1000多例,疗效和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地贫移植“广西方案”在国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等20余家三甲医院广泛推广应用,显著提升中国地贫治疗水平,挽救了大批地贫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我院在地贫基因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是国内较早开展基因治疗研究的单位之一。基础研究方面,先后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等国内科研机构开展系列研究,相继在Cell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著。临床研究方面,作为国内组长单位,牵头多项全国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项目,重型地贫患者成功完成基因治疗,彻底脱离输血依赖。未来,我院将开展地贫基因治疗系列临床研究项目,利用基因替代及基因编辑策略全面覆盖β地贫和a地贫,重写“生命密码”,实现地贫治疗新突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