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反复腹泻、全身多器官发现肿瘤.....罪魁祸首竟会遗传!

来源:老年病学消化内科发布时间:2023-03-01编辑:韦娜校对:蓝歆旻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先是长期腹泻、治疗无效,后又在甲状旁腺、甲状腺、十二指肠和胰腺、肾上腺等多个器官发现肿瘤……贵港74岁的覃阿婆(化名)苦不堪言,儿女带着她四处求医治病。覃阿婆究竟得了什么怪病?


图片

▲覃阿婆在外院检查,箭头提示十二指肠、胰腺胃泌素瘤。


病起:反复腹泻、多处肿瘤


这些年来,覃阿婆过得很不容易。她反复腹泻长达5年,并伴有恶心、呕吐。儿女带她跑遍广西各大医院,多次肠镜均没发现问题,被诊断为“功能性肠病”,吃了多种止泻药却没有一点效果。


不但如此,2年前,覃阿婆还发现血钙增高。B超检查发现,其甲状旁腺上长了一个肿瘤。对覃阿婆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去年5月,覃阿婆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内科住院,最终揪出了腹泻的罪魁祸首——原来,覃阿婆的十二指肠和胰腺长了数个非常隐匿的胃泌素瘤,直径7-8毫米。


胃泌素瘤,即肿瘤能够分泌一种叫胃泌素的激素,该激素可促使胃大量分泌胃酸,导致难治性慢性腹泻和消化性溃疡。


虽然病因找到了,可因为这次住院,覃阿婆又发现了肾上腺、甲状腺等器官均有肿瘤。全身多处肿瘤,问题究竟出在哪?

图片


寻根:揪出病因,对症治疗


根据临床表现,老年消化内科刘莹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为覃阿婆做了充分评估诊断,认为她很有可能患有神经内分泌肿瘤遗传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刘莹介绍,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罕见肿瘤,起源于人体全身各处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全身各处除了指甲和头发不发病以外均可生长,以胃肠胰等消化系统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在中国又以长在胰腺最为多见,常被误诊为胰腺癌。人们熟知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


图片

▲覃阿婆基因检测结果证实携带MEN-1致病基因。


经过仔细询问家族史发现,覃阿婆的一个女儿也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于是,覃阿婆全家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除了覃阿婆患病,其孩子中有一儿、一女及一孙均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如下图)。


图片

▲覃阿婆遗传家系图(蓝色为本病患者)


入院后不久,刘莹开了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奥美拉唑让覃阿婆服用。第二天,覃阿婆腹泻好转,家属连连夸赞。


后续,刘莹组织医院各方专家为覃阿婆进行了多学科会诊(以下简称“MDT”),并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陈洁教授团队的云诊室远程指导后,为覃阿婆制定了详细的诊疗方案:

由于覃阿婆年龄大,手术治疗不是首选,将长期注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效药——长效的生长抑素受体抑制剂醋酸奥曲肽微球,并口服奥美拉唑。


图片

▲覃阿婆返院复诊,面色红润,体重上升。


经治疗后,阿婆腹泻、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每隔几个月,覃阿婆都会返院复诊。如今,她面色红润,体重已上升了5公斤,复查也提示十二指肠肿瘤较前缩小。目前,覃阿婆和家人都在密切随访中。

图片


推动:多学科会诊,诊治水平提升


随着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的逐渐攀升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界对其关注度和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但相较其他瘤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对罕见且分布于全身,患者临床往往分散辗转就诊于不同的科室,诊治难度大,误诊误治率居高不下,是一个高度需要多学科团队诊治的肿瘤。

 

图片


图片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规范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行为,提升神经内分泌肿瘤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服务能力,刘莹从2019年开始一直跟随现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中心主任陈洁教授学习这个“小众”肿瘤。2022年,在医院各级领导和科室主任黄雪的大力支持下,刘莹牵头组建了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MDT团队”,包括消化内科、放射学科、病理科、超声科、PET-CT影像诊断科、核医学科、肝胆外科、胃肠腺体外科、结直肠肛门外科、胸外科、内分泌科、肿瘤内科等十多个相关科室,也是广西区内第一个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


现在,团队平均每月开展神经内分泌肿瘤MDT会诊2-3例,汇集了全区各种类型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门诊平均每月接诊约20人次,且每月均有新增病例。团队给予这类患者规范的诊疗和全程管理,并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MDT团队合作开展疑难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联合诊治,极大地提升了医院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同时也造福广西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刘莹也成了国内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网站官方向患者推荐的医生之一。


图片


图片

图片

科普小知识:

神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1.分类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罕见肿瘤,起源于人体全身各处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全身各处除了指甲和头发不发病以外均可生长。发现神经内分泌肿瘤已有110年历史,但是作为一类被认为是罕见肿瘤的小瘤种,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医生而言,可能只是散落在不同时代教科书里的一些陌生名词,例如类癌、APUD瘤、胰岛细胞瘤等等,在过去的30年发病率增加了6.4倍以上。


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主要分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20%)和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80%)。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能够分泌激素,并导致激素相临床症状,例如分泌五羟色胺可以导致皮肤潮红、哮喘、腹泻等,分泌胰岛素可以导致低血糖症状,分泌胃泌素可以导致消化性溃疡和腹泻,分泌胰高血糖素导致游走性红斑等等。无功能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分泌激素,临床上表现肿瘤占位压迫导致的各种症状,如黄疸、黑便和腹部肿块等。


神经内分泌肿瘤其病因不明,整个医学界都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病因,但90%的病因仍然至今未解。剩下的约10%属于遗传综合征相关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因为某些特定基因发生突变后引起患者出现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的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的肿瘤发生的遗传综合征。


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遗传综合征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是由于MEN1基因突变导致从垂体、甲状旁腺、胸腺至胰腺及肾上腺等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腺体逐次发生肿瘤的一种遗传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95%患者有),胰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通常表现为胰岛素瘤或胃泌素瘤等其次还有胰高素瘤及VIP/生长抑素瘤,还有垂体腺瘤、胸腺、支气管、肾上腺腺瘤等。

第二常见的是希佩尔-林道综合征(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是由于VHL基因突变引起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或单纯囊肿及浆液性囊腺瘤、嗜铬细胞瘤(或副节瘤)、肾透明细胞癌、中枢神经系统视网膜或血管母细胞瘤等一系列肿瘤综合征。此外,还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会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等等。


2.危害


遗传相关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虽然发病率不高,临床也非常罕见,但是一旦出现会对病人危害很大。


其一,患者因携带有突变的致病基因,一生当中相应的器官就会逐次长出不同肿瘤,有的肿瘤会分泌激素威胁生命,如胰岛素瘤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患者终身携带基因不可能消失和逆转,需要终身严格随访和监测,出现遗传相关的肿瘤要尽早处理,以延长生命。


其二,遗传相关综合征的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俗来讲,患者携带这种突变基因会按50%的概率遗传给子女,子女又会按50%的概率遗传给孙辈……会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如果致病基因不通过基因检测找出,就会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建议患有遗传相关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不要讳疾忌医,除了自己,还要让家族上下三代直系亲属做基因筛查,发现携带致病基因者需终身随访和监测。此外,患者可通过现代医学先进的辅助生殖医学技术也就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挑选不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进行辅助生育,从而阻断“坏基因”代际传播。


通过科普希望公众能够关注遗传性肿瘤,遗传性肿瘤最好的预防方式就是进行早诊断,特别是对基因的诊断,对其下一代进行基因阻断的预防。



专家简介


图片

刘莹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临床肿瘤学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9年曾到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跟随国内神经内分泌肿瘤顶级专家陈洁教授(2021年7月开始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任神经内分泌肿瘤MDT首席专家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主任)学习。


门诊时间:每周三下午消化内科门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