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江建宁教授团队的3项研究成果在202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交流

来源:感染性疾病科梁焕发布时间:2024-11-29编辑:谭凌宇校对:蓝歆旻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11月14-19日,第75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Foundation)2024年会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

作为全球规模大、学术水平高、权威性强、享有盛誉的肝病学会议之一,汇聚了来自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9000多名专家学者,收录了232项口头报告和2419篇壁报,公布肝病学领域前沿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江建宁教授团队3项研究成果入选并在会上交流展示,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和兴趣,《国际肝病》杂志做专门报道。

其中,胡伯斌主治医师在会上作《HBV整合事件对长期抗病毒治疗后HBV相关性肝癌临床指标及宿主染色体结构的影响》口头报告。研究表明,尽管长期抗病毒治疗,HBV-HCC中HBV整合的频率降低,但残留HBV整合事件仍然导致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加速了HCC的发展。

胡伯斌的壁报《血清ESPL1蛋白作为HBV-HCC初发和复发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揭示ESPL1基因的表达活性与HBV-HCC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潜在相关性。梁焕主治医师的壁报《免疫耐受期孕妇在阻断HBV母婴传播后停用与继续使用TDF(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风险与获益》展示了免疫耐受期孕妇产后停用TDF治疗反弹风险大,产后继续TDF治疗144周骨肾安全性好,延长抗病毒疗程可使患者获益且不影响母乳喂养和婴幼儿发育。

3项成果在国际肝病领域展示了我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研究实力,扩大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图1:《国际肝病》杂志报道

图2胡伯斌在美国肝病年会口头报告

图片1.png

图3 胡伯斌主治医师的壁报《血清ESPL1蛋白作为HBV-HCC初发和复发的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

图片2.png

图4 梁焕主治医师的壁报《免疫耐受期孕妇在阻断HBV母婴传播后停用与继续使用TDF的风险与获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