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承办2025年广西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暨神经系统质控中心脑卒中适宜技术培训会

来源:神经内科 蒙秋利发布时间:2025-04-23编辑:谭凌宇校对:曾雨珊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4月19日,由自治区卫健委主办,我院广西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承办的“2025年百万减残工作推进会暨广西神经系统质控中心脑卒中适宜技术培训会”在南宁召开,标志着广西在响应落实国家“百万减残”部署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构建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卒中防治新生态,全面提升卒中防治水平。

大会汇聚了众多来自全国及广西神经系统疾病防治领域的权威专家与医疗同仁,围绕卒中中心建设、脑卒中适宜技术推广、科研助力减残等多个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与广泛探讨。

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吉训明院士、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处长黄东明分别发表致辞,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广西在卒中防控和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同时勉励各级医疗机构继续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升卒中早筛、早诊、早治能力,切实推进“百万减残”任务落实。我院神经内科主任、广西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主任吴原教授主持开幕式。

权威主题报告 把握战略方向

主题报告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委会综合办副主任、中国卒中专科联盟秘书处副主任王凌霄教授深度解析了2025年国家百万减残工程的重点任务,明确指出“减残”不仅是疾病防治工作的终极目标,更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他强调,通过标准化建设、分级诊疗、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综合措施,全国卒中防治体系正加快形成联动闭环,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吴原教授作《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万减残工作规划》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自治区层面的任务安排、技术路径和指标设定,为与会人员勾勒出清晰的工作蓝图。

观前沿热点 技术落地惠基层

大会安排了多场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共同聚焦前沿热点、推动卒中防治适宜技术推广落地,探索区域合作新范式。

我院神经内科秦超教授带来《溶栓三十载,奋进新征程》专题演讲,回顾了静脉溶栓治疗从起步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卒中急救新模式。我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叶子明教授作《LVO - AIS 再灌注治疗研究进展与思考》专题讲解,展示了大血管闭塞治疗的新成果与思考方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方堃教授解读了《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深入剖析新指南核心变化与实施建议,为临床一线提供理论指导。暨南大学孟珩教授与浙江大学张旭婷教授则围绕“轻型卒中人群的溶栓治疗选择”与“超时间窗溶栓的进展与展望”两大议题,深入解析适应症扩展、影像评估新技术等临床焦点,提供最新实证研究支持。桂平市人民医院与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临床医疗团队也展示了精彩病例分享,呈现出基层单位在脑卒中诊疗中的探索与担当,推动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落地生根”。

来自陕西、梧州、北海等地的专家代表汇报分享了各地在卒中中心建设与脑卒中防治中的特色做法与成功经验。国家“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建峰教授以“卒中中心标准化建设与管理”为核心,分享系统推进经验;梧州市陈绚教授、北海市陈锦艳教授从地市级医院角度切入,阐述基层卒中防控的实践路径。吴川杰教授从“技术+科研”双轮驱动角度深入探讨如何借助科研创新提升减残工作效率与质量。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李先锋教授以“脑卒中黄金期治疗与共同决策”为主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

医教研融合 构建卒中防治新生态

会议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会,更是一次全区卒中防治力量的集结和再动员。据了解,我院作为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一直致力于脑卒中防治技术的研发、推广与人才培养。近年来,医院持续开展卒中“绿色通道”优化、远程影像会诊平台建设、多学科诊疗团队建设等措施,已逐步形成了覆盖面广、反应迅速、救治高效的脑卒中防治网络,为全区“百万减残”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吴原教授总结表示,百万减残工程的实施,既是重大战略部署,更是一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的系统工程。唯有齐心协力,方能行稳致远。当前,中心积极构建医教研“三位一体”的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体系和卒中防治体系新生态,强化上下联动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卒中中心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卒中适宜技术向基层医院延伸推广,全面助力广西人民“减残促康增健”,为健康广西、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广西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