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化内科 吕小平发布时间:2025-07-01编辑:何梦莹校对:朱瑞璇审核:蓝飞燕点击: 次
6月21日,在国家、广西卫健委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及多家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成功主办国家级和广西区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5年广西炎症性肠病新进展研讨班”。本次研讨班旨在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加强医疗卫生人员对炎症性肠病(IBD)诊疗新技术、治疗策略及患者管理等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促进广西炎症性肠病诊疗技术的同质化与标准化。研讨班吸引了区内外炎症性肠病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和各级医疗机构共计20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
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致开幕词。他指出,IBD作为全球发病率攀升的消化系统疑难病,防治任务繁重,需加强医疗干预。我院立足九十余载办院底蕴,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构建多学科协同平台推进IBD诊疗创新,2017年成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中国炎症性肠病联盟广西炎症性肠病中心并牵头组建广西IBD 专科联盟,2019年获评国家级区域诊疗中心,2020年参与创建华南专病联盟并成立省级诊疗中心,形成“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标准诊疗”全链条体系,提升了区域诊治水平,为广西IBD专科建设树立标杆。他同时强调,在基础研究深度、诊疗技术创新、AI技术规范化应用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本次研讨班搭建的平台将推动区域IBD诊疗同质化发展,寄语参会人员珍惜学习机遇,以学术碰撞凝聚智慧,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筑牢广西消化系统健康防线。
我院党委副书记赖铭裕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首部《IBD 蓝皮书》显示我国IBD发病率快速上升,已成为消化科重要疾病。目前IBD诊治水平虽有提高,但诊断存在难点,疾病活动性评估难把握,治疗方案个体差异大,不同区域诊疗水平参差不齐、个性化诊疗不足,疑难复杂危重病例诊疗存在风险,希望通过本次研讨班传递IBD前沿进展,解决诊疗困惑,促进经验交流。
研讨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学术专题讲座、典型病例分享、MDT病例讨论、工作坊及互动问答等多个环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吴开春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医院刘占举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学红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高翔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周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赵芯梅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王新颖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肖芳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欧阳春晖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盛洪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明松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钟英强教授、我院吕小平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李菁教授、广西南溪山医院张启芳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张涛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冰教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何云教授,以及区内多家知名医院的专家分别就IBD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生物制剂治疗新进展、内镜诊疗新技术、营养管理与心理支持等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讲解。专家们不仅深入分享了炎症性肠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巧妙结合实际病例,生动且细致地展现了临床决策的全过程,为参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导,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参会者积极提问,专家耐心解答,解决临床疑惑。通过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促进了同行间的友谊与合作,为未来学术协作奠定基础。
本次研讨班为广西的炎症性肠病医护人员搭建了一个高水准的学习交流平台,标志着我区在IBD诊治领域迈出坚实一步,持续学习交流将有效提升我区IBD整体诊疗水平,为更多患者带来康复希望与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