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集采后首开周末手术专场|家长省力更省心,孩子以全新状态“聆听”新学期的“声音”!

来源:宣传科谭凌宇、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组发布时间:2025-08-01编辑:谭凌宇校对:朱瑞璇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图片

手术间内、显微镜前医生凝神操作,当植入的耳蜗检测通过的瞬间,一个寂静世界就此被打破……7月26日是周六,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麻醉手术中心调配医护力量,顺利为10名患儿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其中单侧植入7例,双侧植入3例,年龄最大的患儿10岁10个月,最小的仅1岁。截至发稿前,我院已完成人工耳蜗集采后60台植入手术。


图片


这是国家集采政策落地广西使人工耳蜗降价后,我院首次在周末开展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不仅有效解决了近期听障儿童假期候床时间长的问题,让上班的家长不用专门请假来陪孩子做手术,更是考虑到让9月份即将开学的听障儿童能够赶在开学前以全新的状态更清楚地听到声音,在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的基础上更便民省心。



政策利导+周末专场:开辟“聆听新声”绿色通道

籍贯广西的乐乐(化名)10岁6个月,和父母常住海南,在3岁时突然“听不见”了,由于当时人工耳蜗还未集采、价格高昂,为了让她“先听见”,家长便带她到医院先植入了单侧耳蜗,恢复了一侧听力。为了更好通过双耳聆听来辨别方向,家长便趁着广西落地集采政策之际带着乐乐来到我院就诊。


图片


来自广西桂平1岁11个月的玉玉(化名),从出生就听不见,父母也是听障人士,深知聋哑的痛楚,平时在家里父母间以手语交流,和其他亲人用书面文字交流。“为了让孩子尽快听到声音,决定给孩子最好的选择,趁着集采降价把两侧耳蜗都做了。”陪着玉玉来院做手术的奶奶和姑姑回忆道。


今年4月,国家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广西,单侧耳蜗价格从过去的2、30万元大幅降至约4-5万元,1-14岁的听障儿童医保报销后费用更低。这一政策红利,使得许多曾因高昂费用望而却步的家庭看到了希望,也使听障儿童手术需求在暑假短期内激增。面对暑期候床患儿排起的长龙,医院当机立断,调配资源在7月26日这天首次集中开设周末手术专场,10名听障儿童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图片


面对“许多学龄儿童如果错过暑假植入的窗口期,术后康复与学业将难以兼顾”的困境,耳科组组长谭颂华主任医师表示,“7岁以上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已开始下降,康复周期显著延长。尽早植入、及时开机,才能为后续语言训练抢出宝贵时间。”这次周末专场手术,正是为孩子们赶上9月开学的“新声列车”开通的一条“早治疗早康复早听见”的绿色通道。




专家坐镇+多科协作:人工耳蜗植入开启“有声世界”大门

“小朋友今年几岁啦?在学校老师讲课听得清楚么?”


“喜欢美术课。”


图片


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对话发生在7月25日下午6点半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医生办公室里。谭颂华主任医师、刘磊副主任医师正在温情地与患儿互动,与家属进行详细的术前谈话,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评估手术复杂程度、制订细致的手术方案。


经过前期门诊检查诊断、病房术前谈话与宣教、加速康复理念下的术前禁食准备,以及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手术中心多部门的协调配合与周密筹备下,10名听障儿童终于迎来了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26日上午8点至晚上7点多,在住院部16楼中心手术室的15号、22号、23号三个手术间内,手术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在麻醉手术中心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麻醉医师的密切配合与全程监护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组全体专家——耳科组长谭颂华主任医师带领谢利红主任医师、方勤副主任医师、刘磊副主任医师参与手术,资深专家唐安洲教授到场指导。


图片


“术前准备→麻醉→制作手术切口→磨制植入腔和电极通道→植入电极→固定植入体→关闭切口→开机检测”——医生们在显微镜辅助下,植入手术精准微创,操作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得益于团队的娴熟技术,每台单侧植入手术平均历时约1.5小时,双侧植入手术约3小时,即使面对个别耳内情况复杂(如存在并发症)的患儿,手术也能控制在4小时左右完成。


图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当电脑屏幕上人工耳蜗检测示意图的各通道绿灯依次全部亮起,意味着植入的耳蜗可以正常开机工作了,经过术后科学康复训练,孩子们将依靠植入的人工耳蜗,真正实现了从“无声世界”步入“有声世界”的命运转折,踏上了感知声音、学习语言、融入群体的人生新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工耳蜗重塑的是孩子感知世界的路径与终生沟通的能力。”谭颂华介绍说,人工耳蜗工作的原理是把声音信号通过体外处理器转化为电信号,刺激耳蜗内的听神经螺旋神经节,最终唤醒沉睡的大脑听觉中枢,让患者听见。



医患沟通+暖心照护:全周期医学人文关怀消融“无声恐惧”

手术的成功远不止于技术,更在于医院将温暖细致的医学人文关怀融入就医全流程。

图片
图片


精心布置的手术室术前谈话区里,卡通元素、电视动画片与柔和色彩悄然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考虑到患儿年龄小、全麻苏醒后易哭闹,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医护人员仔细评估后,指导上午第三、四台手术的小患儿在8点前进食清饮料,只为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挑战。


图片
图片


病区准备了水彩笔和纸让孩子们作画比赛,10岁10个月的欣欣(化名)和小伙伴描画了一位医生的形象,并写道“谢谢谭医生为我们做手术!”这些稚嫩美好的画作,表达着孩子们对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感恩,对听见未来的憧憬和“心声”。


图片


“痛不痛?让大家看看你画的画。”术后第二天上午,谭颂华、刘磊带领耳科组医护人员来到病房查看患儿术后恢复情况,轻声暖心安慰,并与家属亲切交谈、交待康复事项


当孩子说出“我有同学也戴了助听器和耳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护士长黄晓琳立刻用“天使的耳朵”这个充满诗意的比喻来化解羞怯,“戴上它,咱们说话、玩耍和所有小朋友都没两样!”


图片
图片


面对陪护难题,尤其是年轻父母工作日难以脱身的现实,作为医院“免陪照护试点病房”之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加强医疗护理员配备及基础护理力量,尽力减轻独自照料患儿的家属负担。


从门诊检查诊断、术前耐心沟通、术中专业护航到术后康复指导,“一条龙”服务背后,是医护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换来的高效运转。


当孩子们戴着崭新的“天使耳朵”离开手术室,一个承诺已然兑现——这些曾被静默困住的小生命,将在9月开学前更加清晰地听见老师讲课、同学呼唤的“新声”。


人工耳蜗集采政策释放了医疗服务便民可及的红利,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大医初心和专业温度托起这沉甸甸的民生期待,让“聆听新声”的梦想照进现实,助力每一位有需要的听障儿童开启“有声世界”的大门


从周末门诊到周末手术,从周末扁桃体/腺样体日间手术到响应人工耳蜗集采政策、加开周末专场植入手术,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之路上行稳致远。




耳科组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科专业组是广西区内技术力量雄厚的临床、教学、科研耳科学专业。专业组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每年完成耳科手术量近1000台,其中80%是高难度的3、4级耳科手术,是广西耳科手术量最大的科室之一。组内配置国内外先进耳科专用设备,治疗疾病范围涵盖各种外中耳疾病、中耳炎、听力障碍、耳硬化症、面瘫、梅尼埃病、咽鼓管功能障碍、耳肿瘤、耳先天性畸形等,在人工耳蜗影像诊断和手术、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耳硬化症影像分析及微损伤手术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耳科组可以开展国内几乎所有耳科手术,已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20余年,是广西最早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耳科团队之一,现已成功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超过2000例,是国家和广西各类听力救助项目指定的人工耳蜗植入中心,是启聪项目和爱的分贝的定点医院。


相关链接

集采人工耳蜗政策落地广西,价格大幅下降!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首批受益患儿重获新“声”

周末专场!扁桃体 / 腺样体日间手术,家长不请假,孩子少遭罪

周末也能手术!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高效运转,为您缩短等待时间

同质化的周末医疗服务: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放周六门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