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我院“世界镇痛日”义诊

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5-10-26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为了唤起公众对疼痛危害性的认识,国际疼痛学会(IASP)从2004年起把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世界镇痛日”,并冠以一个主题,成为一个年度即“世界镇痛年(Global Year Against Pain)”关注的焦点。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关节痛”(Pain in the Joints)。10月24日,我院疼痛科主任蒋宗滨教授带领10多名医护人员在住院部前花园广场举行义诊活动,免费宣传和普及疼痛知识,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疼痛。蒋宗滨主任接受到场媒体记者的采访。

 
 
 

中国新闻网: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举行“世界镇痛日”义诊咨询活动

http://www.gx.chinanews.com/kjwt/2015-10-25/128487.shtml?qq-pf-to=pcqq.c2c

南国早报:不是所有颈肩疼痛都能按摩 “镇痛日”义诊上,“低头族”现场求止痛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5-10/25/content_1191338.htm

当代生活报:30%的人患慢性疼痛 抚摸喝水喊声"哎哟"都能镇痛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51025/newgx562c1911-13795889-2.shtml

南宁电视台《新闻夜班》:世界镇痛日——别拿疼痛不当病

http://www.nntv.cn/v/xw/xwyb/news/2015-10-24/1445691874748.shtml

南宁晚报:慢性疼痛,已成为除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之外的又一重大健康问题,专家提醒——“小病小痛”别惹出大问题 

http://www.nnwb.com/html/2015-10/15/content_179974.htm

 

急性疼痛是机体示警,连续痛1个月就是疾病了

抚摸喝水喊声“哎哟”都能镇痛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 梁乾胜) 今年10月第三个星期是“中国镇痛周”。10月24日上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义诊活动上,专家说,慢性疼痛本质上是一种疾病和严重的健康问题。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不吃药不打针来缓解疼痛?答案是有的。

据介绍,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已成为除癌症、心血管疾病等之外的又一重大健康问题。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群中超过1/5的人正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其中一半人的疼痛程度达到中度或重度,65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疼痛发生率已超过50%。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进展,人群疼痛发生率还将进一步升高。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主任蒋宗滨介绍道,“疼痛不仅是症状,而且还是一种疾病。有资料显示:人群中30%的人患有慢性疼痛。”然而,每当人们遭受疼痛困扰和折磨时,往往不愿就医或就医无门。“很多疼痛患者辗转了多个科室,都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慢性疼痛,更不容易找到确切问题。”

蒋宗滨告诉记者,“医学上将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称为疾病,需要就医治疗。”他呼吁广大民众:有痛不要忍,慢性疼痛要到医院疼痛科诊治。通常,急性疼痛是一种机体健康出了问题的警示信号,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患者前去就医,比如急性阑尾炎的腹痛,急性胆囊炎的腹痛,外伤后可能因骨折导致的疼痛等,因而被认为是有力的。然而,当导致急性疼痛的因子已经消除,而疼痛仍然存在并持续超过3个月,此时的疼痛已经失去了警示意义,变为慢性疼痛,也就是一种疾病了。

因此有些人以为,小病小痛不是问题,继续放任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工作姿势,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一旦急性疼痛发展成为慢性疼痛,将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更长时间的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那就得不偿失。 

教你一招

缓解疼痛新研究

1 抚摸能降低痛感

据伦敦大学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疼痛点2.5-5厘米范围内抚摸,可以明显降低疼痛感。距离疼痛点越远,抚摸镇痛的效果就越差。抚摸缓解疼痛的效果源自处理抚摸的神经纤维,它能产生触觉镇痛效果。

蒋宗滨说,抚摸疼痛部位可降低疼痛感,这是有道理的。我们传统中医有很多经络穴位,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相应部位的疼痛。首先,按摩穴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有些痛的部位,通过轻柔的动作,通过神经的传导,可以减轻痛感,但是有些人对外部刺激比较敏感,有可能会越摸越痛。比如说一些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敏感性很高,有些人连衣服都穿不了,这样的情况下就不能抚摸。

2 喊“哎哟”能镇痛

如果你突然受伤了,脱口喊出一声“哎哟”,会让痛感减少一点。新加坡一项新的研究证明,当人受伤时喊“哎哟”,竟然有缓解疼痛的效果,即使只是最简单的发音,如“哎哟”“啊”,也能帮助人缓解疼痛。

蒋宗滨说,人体受伤后,感到疼痛,这时叫喊“哎哟”,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从心理上转移伤痛的注意力,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但是也只是短暂的。

3  喝水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

国外研究发现,每天喝8-10杯水可使背痛和关节疼痛减轻80%。其原因是,身体脱水会导致血液增稠,关节流体增厚。脱水还会引起关节内尿酸晶体形成,导致类似痛风的关节疼痛。

蒋宗滨说,喝水可缓解疼痛,只针对特定的患者,如尿酸高、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因为痛风患者尿酸高,多喝水以后加快排泄,把尿酸的浓度降下来了,就能够减轻疼痛。每天喝8-10杯水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但是骨性关节炎喝水就不能缓解疼痛。 

新闻链接

医科大一附院疼痛门诊患者每年增长近一成

肩颈痛患者多是“低头一族”

在昨天的医科大一附院义诊现场,一位28岁的女性向医生介绍道,她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上班时间,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有时达7个小时;回家后,她又用手机看电视剧。5年来,她慢慢地感到一低头看手机脖子就疼。经检查,她的颈椎已经退化得跟50多岁的人差不多,究其原因,与她每天长时间低头看电子产品有关系。

医生建议她不要看太多手机,她说:“不看不行啊,现在这种年代不看手机怎么行。”无奈,医生只能再建议她,平时可以尝试仰着头看手机。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疼痛科主任医师蒋宗滨介绍,近年来因肩颈痛来疼痛科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呈年轻化趋势,低头族占了很大一部分。疼痛科去年门诊量有两万多人,且这几年每年都以8%-10%的速率不断增长,因肩颈痛来就诊的患者就占到了30%,都是年轻人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脑,颈椎承受不了引发疼痛而前来就诊的。

记者在医院观察了一下,不论是排队挂号、取药、候诊,随处可见低头盯着手机屏幕的“低头一族”。

蒋宗滨介绍,“低头族”长时间看手机等电子产品,违反正常的生理弧度,解剖结构发生变化,会引起不适。因为颈椎、腰椎神经血管比较多,长时间压迫就会出现手麻、头晕,严重的话,会出现僵硬、酸胀、难受,一旦出现肩颈椎腰椎不适症状,要及时接受治疗。

知多点

蒋宗滨建议,现代人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长久使用电子产品、伏案工作,为此,可以从4个方面预防肩颈椎病的发生。

第一,要控制看手机时间,不宜过度沉迷。连续看1个小时左右要起身运动一下,可以仰仰头,看看天空,做做米字操,活动活动筋骨。长时间通过手机追剧,最好要有个支架来放置手机,使眼睛与手机屏幕保持平视。

第二,纠正不适当的睡姿,“高枕无忧”是错的。睡觉时,枕头不要垫太高,“高枕无忧”这句话是不对的,有时候只要你舒服,不垫枕头都可以。或者在睡觉的时候把脖子在床边垂下去一两分钟,不要太久,对颈椎有好处,也可以有效地预防颈椎病发生。

第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游游泳、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等全身性的锻炼,通过各项功能锻炼,增强局部肌力,滑利颈椎关节以缓解症状。

第四,去正规的医院按摩。现在很多人一旦得颈椎病后,就想去推拿按摩一下。然而,推拿按摩过程中颈部按摩要十分注意,颈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有很多通向脑部的神经和血管。如果按摩颈部时手法太重或者不当,会引起骨折、水肿等症状。为此,要去推拿按摩,一定要找正规医院有丰富经验的中医。       (梁乾胜 黄飞玲) 

                                   不是所有颈肩疼痛都能按摩

“镇痛日”义诊上,“低头族”现场求止痛

南国早报南宁讯 (记者张若凡)10月24日,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举行“世界镇痛日”义诊。近几年,疼痛专科的病人中,颈肩痛的青壮年明显增加。医生提醒,缓解颈肩痛,不能盲目学别人去按摩,有些类型的颈肩疼痛不能按,甚至会有瘫痪的风险。

颈性头痛多为“低头族”

“医生,我每天低头看手机,经常头痛、脖子痛。”“那就少看点手机。”“不看不行啊。”义诊现场,一位市民与医生的对话让一旁的人忍俊不止。这位不死心的“低头族”还向医生讨教“两全”的法子:能不能手机照玩,又不伤肩颈?结果被医生好好教育了一番。

一份针对国内城市医院疼痛门诊的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中由于伏案工作、学习、娱乐等时间的延长,青壮年颈、肩、腰、腿疼痛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疼痛科主任蒋宗滨告诉记者,以往前来疼痛科就诊的病人多为神经痛、腰腿痛、癌痛等病人,这几年颈肩痛的病人增加不少,尤其是颈性头痛患者,多为年轻的“低头族”。

脊髓型颈椎病不能按摩

市民董先生说,有时候低头久了,头疼欲裂,“能感觉到肩颈肌肉硬得像石头一样”,这时他会出去推拿按摩,“按完确实舒服了。”然而,蒋宗滨却提醒,不是所有的颈肩疼痛都能按摩。如果只是单纯的肌肉僵硬等原因,按摩确实能够缓解,但是有些类型不能随便按。

低头久了,颈椎是直接受害者。蒋宗滨介绍,对于颈椎病患者,医生有时会建议做核磁共振等检查,就是为了弄清楚引起疼痛的原因。颈椎部位的神经、血管特别多,不正确的姿势会压迫到这些组织,压到神经会痛,压到血管会晕,压到脊髓,患者会感觉走路轻飘飘的。

神经型的疼痛可以适当按摩,血管型则作用不大。最不能按的是脊髓型,按摩有可能会加重病情,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瘫痪。

还有一些白领因为长时间用电脑,患上了肩周炎,疼起来连胳膊都抬不了,更别说用力按摩了。在现场咨询的黄女士就深受其害,她说自己肩膀疼已经有一年多了,每天上班坐在电脑前就像上刑一样痛苦,又不敢去按摩,胳膊一动就疼得直掉眼泪。

蒋宗滨说,这样的疼痛忍久了就变成了慢性疼痛,关节和周围的组织粘连,严重影响生活。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松解的办法来治疗。打麻药把支配肩膀的所有神经麻醉,病人就感觉不到疼痛了,然后再抡转胳膊进行松解,消除粘连。

疼痛也有“好坏”之分

有资料显示,人群中有30%的人患有慢性疼痛。然而,很多人遭受疼痛困扰和折磨时,往往不愿就医或就医无门。很多疼痛病人辗转了多个科室,都没能得到有效地治疗,特别是慢性疼痛,更不容易找到确切原因。医学上将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就称为疾病了,需要就医治疗。

蒋宗滨介绍,疼痛也有好坏之分。通常,急性疼痛是一种机体健康出问题的警示信号,某种程度上可以促使患者前去就医,排除身体隐患,比如急性阑尾炎的腹痛,急性胆囊炎的腹痛,外伤后可能因骨折导致的疼痛等,因而被认为是“好痛”。然而,疼痛长期作用于人体超过三个月以上,此时的疼痛已经失去了警示意义,变为慢性疼痛,就是一种疾病了,是“坏痛”。

长期的慢性疼痛会让人变得焦虑、紧张、抑郁,出现睡眠紊乱、免疫力降低等,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甚至由于疼痛而丧失工作能力,因而必须要及时就诊。

 

 
 
 

来自:院办 蓝飞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