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5-10-30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为积极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正确及时治疗以减少躯体损害及死亡率,10月27日上午,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工作启动会在住院部二楼小学术厅召开。我院副院长、VTE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唐卫中,副院长韦庆军及医务部、护理部、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共40人出席会议。
唐卫中副院长主持会议并讲话,医院高度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防治,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他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全员参与,希望各学科及部门充分发挥优势,共同参与VTE防治工作;二是积极组织学习与培训,提高对VTE的认识,强化综合防治理念,早防、早治,保障医疗安全;三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防治工作、处理流程逐步规范化、系统化,最终降低我院VTE发生率、死亡率,减少VTE对患者的损害;四是以防治小组成立为契机,展开VTE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一步提升我院血栓相关性疾病的科研、诊疗水平。
会上,血管外科主任覃晓教授作了关于如何构建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的专题报告,与会成员积极讨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经会议讨论,确定了我院第一届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成员,初步建立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工作架构,通过了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流程等若干意见。
【健康科普】关注静脉血栓,让生命线“畅通”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简称VTE,疾病表现为在静脉系统形成血凝块即血栓。在深静脉形成血凝块,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多发生于下肢。当静脉内血凝块脱落并随血流移行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简称PE。DVT和PE统称为VTE,分别是VTE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疾病表现,目前,VTE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病因。但公众对静脉血栓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用数字说话
每年全球范围VTE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
美国每年发生与VTE相关的死亡100,000-300,000例。
欧洲每年发生与VTE相关的死亡544,000-300,000例。
美国和欧洲每年因VTE致死的人数超过了艾滋病、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车祸的总和。
60%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
VTE都有什么症状?
VTE被称为“沉寂的杀手”,它的发生往往没有什么先兆,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者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形成:
常常发生在下肢,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如下:
疼痛,通常从腘窝开始;肢体肿胀,特别是足踝部;体温升高;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肺栓塞有如下表现:
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胸痛,深呼吸时可能加重;心率快;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
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考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务必立即到医院就诊,或及时寻求就近的医疗援助。
什么人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种族和性别,以下危险因素会增加发生血栓的风险。
发生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
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长期制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长时间打麻将等。
中危因素:
年龄超过60岁;有血栓家族史;肿瘤,接受化疗;雌激素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
其它因素:
肥胖;妊娠或分娩;吸烟;过量饮酒。
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静脉血栓,包括日常预防及住院病人的预防。
针对普通群众,需注意避免上述所提到的危险因素,如已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易发人群,建议生活中避免长时间卧床和久坐,适当运动。
对于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外伤、手术、治疗、康复等原因,导致了活动量的减少甚至受限,因而大大增加了发生VTE的风险。医护人员需熟悉VTE预防与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因此,建立完善的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综合防治体系,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也是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危害的重要举措。
链接:住院不用家人管,有人照护和聊天!“无陪护”病房来了 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940726762platform_id=0 推广“无陪护”病房,还需迈过几道关?...
【白沙大桥车祸后续】7名患者2人出院 其余患者正在治疗中https://h5.gxtv.cn/html/article/wapArticle.html?dataSource=0objId=65533757d6424fb1af65cccc57039f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