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日报发布时间:2023-06-20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本报记者 梁 莹 通讯员 高 翡
近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三病区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传来好消息,该院首例高危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成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目前,患儿病情稳定,顺利出院。
患儿洋洋(化名)今年3岁,是广西河池人。2022年7月,洋洋被确诊为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据专家介绍,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科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位。此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1岁以上患者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多数病例已到了肿瘤晚期,70%晚期患者在常规化疗后复发,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不足20%,被称为“儿童肿瘤之王”,
神经母细胞瘤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家庭造成的负担不轻。在进行PET/CT检查后,结果显示洋洋的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原发病变部位在肾上腺区,同时肝脏、腹主动脉周围、双肾血管旁、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经过初步化疗后,患儿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为此,该院儿科三病区儿童血液肿瘤团队尽全力为洋洋的病情进行了“复盘”。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在强化疗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了肿瘤化疗的“增敏剂”——砷剂,控制肿瘤进展后,经过多学科会诊,由小儿外科及时切除了原发部位肿瘤,术后对残余病灶进行了放疗,肿瘤终于得到了完全控制。
“此时乘胜追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将能更好巩固治疗效果,将复发风险降至最低。”儿科三病区主任医师何云燕表示。幸运的是,洋洋和他的同胞姐姐HLA配型完全相合,洋洋父母迫切希望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让孩子能更好地生存。于是,何云燕与科室主任医师罗建明带领儿童血液肿瘤团队,为洋洋制定了移植治疗方案。
从5月4日洋洋入仓开始预处理,到随后经历了电解质紊乱和化疗药物过敏、粒细胞降至0,血小板下降伴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经过医生、护士和洋洋妈妈轮流24小时的值班和陪护下,移植后的第16天,洋洋的干细胞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病情好转稳定。经过评估,姐姐的“生命种子”已经在洋洋体内茁壮成长。5月底,洋洋达到出院标准。
据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及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后,通过移植正常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及免疫系统。根据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巩固治疗中,使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虽然技术难度比自体移植大,但移植后重建的供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移植物抗肿瘤效应,可达到更好地清除微小肿瘤残余病灶和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何云燕表示,2018年起,该科室加入华南地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多中心治疗协作组,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进一步提高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化疗缓解率、无事件生存时间和长期生存率。此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获得成功,也将为复发或难治性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和选择。
链接:住院不用家人管,有人照护和聊天!“无陪护”病房来了 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940726762platform_id=0 推广“无陪护”病房,还需迈过几道关?...
【白沙大桥车祸后续】7名患者2人出院 其余患者正在治疗中https://h5.gxtv.cn/html/article/wapArticle.html?dataSource=0objId=65533757d6424fb1af65cccc57039f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