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中新网、广西新闻等各大媒体报道我院国际护士节活动以及护士的故事

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7-05-15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人民网: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多种形式庆祝护士节

http://gx.people.com.cn/n2/2017/0510/c179430-30164048.html

中国新闻网:

国际护士节之际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表彰一批护理工作者

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2017/0510/12675.html

中新网视频:探访广西男护群:挑大梁的护理“特种兵”

http://www.chinanews.com/sh/shipin/cns/2017/05-12/news710397.shtml

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国际护士节 致敬白衣天使

http://news.cctv.com/2017/05/12/VIDEA0MnHSm38di7yyTfYCDK170512.shtml

《广西日报》:各医院举办护士节系列活动

http://gxrb.gxnews.com.cn/html/2017-05/14/content_1391978.htm

 

《南国早报》:国际护士节 带您认识“大神”级护士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7-05/12/content_1391454.htm

《当代生活报》:这两个护士除了搞护理,还搞起了科研

http://epaper.gxnews.com.cn/ddshb/html/2017-05/13/content_2849867.htm

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70513/newgx59164f25-16184342.shtml

南宁台《新闻夜班》:男护士成行业 “香饽饽” 他们用技术和服务证明自己的实力

http://www.nntv.cn/v/xw/xwyb/news/2017-5-13/1494638004211.shtml

《南宁晚报》:男护士杨智:用行动改变患者的“误解” 

http://www.nnwb.com/html/2017-05/12/content_267094.htm

 

 

她用老鼠做运动来研究患者的运动方式;她对伤口愈合进行颠覆式治疗

这两个护士除了搞护理,还搞起了科研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陈佳嘉

核心提示

大家都知道,医生做手术会追求精益求精,你也许不知道的是,护士也会为了技术精益求精。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06个国际护士节,记者就给大家讲述两个技术性护士的故事:一个为了研究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老鼠来研究运动方式;一个为了对付小小的伤口,突破常规进行颠覆性治疗。

用老鼠来研究运动方式

目前国内对糖尿病患者推荐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有氧运动。而去年,美国的一些官方医疗机构则对糖尿病患者提出,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就是肌肉阻抗外界阻力的一种运动方式,如利用杠铃、哑铃、专门机器等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爆发力的练习,通过这项运动增加机氧含量。

全球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通常有“5架马车”:饮食、运动、药物、教育、监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护师戴霞称,饮食是基础,而运动是最经济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运动方式,更讲究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而如何在有氧运动中,增加抗阻运动?增加多少量?如何结合?目前没有研究资料。

戴霞在寻找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的结合点时发现,抗阻运动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与机制不明确。于是,她成立了一个12人的课题组,开始在动物身上探讨抗阻运动机制。

2016年,戴霞牵头做的“抗阻运动调解2型糖尿病小鼠内皮祖细胞功能机制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而该项目也成为广西临床护理在该基金获得的第一个项目,属于零的突破。

戴霞日常工作非常繁重,她管理着院内19个科室,300多名护士。目前,课题仍在研究中。所以她每天还会抽3次时间,早中晚到实验室查看小白鼠。“让人做抗阻运动很简单,但让老鼠做抗阻运动就非常难,而且还没有适合老鼠的运动器材。”戴霞介绍,她们琢磨了很久,最终决定将老鼠尾巴绑在仪器上,让老鼠拽着仪器运动。

据了解,关于“抗阻运动”的研究,并不是戴霞第一个研究项目。这几年,她带领的护士做了“糖卫士”APP,还开发了健身、教学软件。

一名护士为啥搞起了科研?也成了戴霞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戴霞说,很多护士都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做科学研究,科研是专职科研人员的职责。但她认为,如果所有护士都要依靠别人的研究,那么护理事业就很难发展,护士也要有创新精神,跟上科学的发展。 

对伤口愈合进行颠覆式治疗

说起糖尿病,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种血管类疾病,患者伤口经常难以愈合。然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护士罗艳霞在为糖尿病患者处理伤口时,不仅摒弃以往的“干性愈合”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采取“湿性愈合”的方法,使得患者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而且能有效降低截肢比例。

“糖尿病患者的伤口常常惨不忍睹,一旦病房中有一个‘糖尿病足’患者,整个病房里都能闻到腐臭的气味。”罗艳霞说,糖尿病患者即便是出现一个小小的伤口,都有可能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巨大伤害。

据了解,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足”这个词都不会陌生,它是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足部伤口溃烂,难以愈合。

“以前,护士在为这类患者处理伤口时,都是通过碘伏、双氧水让伤口处于一种干燥的状态,再让伤口愈合,但我们发现这样的处理方式伤口的愈合速度很慢。”罗艳霞说,本来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通常比正常人慢,一般人半个月可以愈合的伤口,糖尿病人往往要一个月后才能愈合。

而罗艳霞采用的最新理念是“湿性愈合”,当感染得到控制后,就给伤口一个湿性的密封环境,促进伤口的愈合是非常快的。听上去并不难,但实际操作中,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

“首先要判断伤口的性质,感染伤口,还仅仅是一个开放性的伤口。”罗艳霞介绍,如果是感染的伤口,首先要进行抗感染处理,清除一些腐肉后,当有新鲜肉芽组织出来后,再给伤口一个密封的环境,进行“湿性愈合”。

患者在同等的条件下,沿用传统处理伤口的方式,导致伤口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伤口长期暴露,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伤口恶化的速度非常快。一些患者伤口比较严重的,就需直接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现在通过“湿性愈合”的治疗手段,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的同时,也减少截肢发生的可能性。

在病房中,罗艳霞会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原本一个很小的伤口,由于反复感染,一年都没有愈合,最后导致整个脚趾头都快坏死。

不过,罗艳霞坦言,她们在对患者进行伤口“湿性愈合”时,也会遇到难点。作为一名专科护士,大多数的伤口经过她们的治疗是可以愈合的,但是有些比较深的伤口,如“糖尿病足”就有8个分级,对于一些很深的伤口,仅靠护士的清创和换药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就需要联合外科,通过手术进行清创。目前,该科室已经开始与骨关节外科合作,通过外科的手术,加上专科的技术,进行多学科的联合治疗。 

想了解护士,先看看这些数据

【人数】

截至2016年年底

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50.7万,与2010年相比,占到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

【学历】

在职护士中

专科以上学历护士占94.8%,本科学历护士达53.8%

【工作时间】

90.42%的护士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74.2%的护士有夜班情况

已离职护士中,有75%在离职前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

【工作压力】

86%的护士表示需要心理疏导、精神减压

35.3%的护士表示强烈需要心理疏导、精神减压

74.7%的护士所在单位没有“心理疏导、精神减压等措施”

65.4%的护士认为工作压力来自“护患关系”

50.7%的护士认为主要压力来自“工作要求高”。 

【离职原因】

45.8%的护士因为工作压力大选择离职

42.3%的护士因身体原因选择离职

在离职护士群体中,约79%的职业病为失眠,主要与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关。

【收入】

76.5%的护士月收入低于5000元

4.5%的护士月收入8000元以上

对已离职护士的调查显示,有48.8%的护士因为收入低而选择离职。

【安全感方面】

80.7%的护士在工作中最看重“获得尊重”

92%的护士认为“护士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

83.3%的护士不能明显感受到病人对护士的尊重

调查显示,超过50%的护士有过工作产生的心理创伤。41.2%的护士在近一年内遭受过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

注:2016年12月,919护爱计划启动“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面向全国311座城市,共收集了51775份在职护士的调查问卷。

(来源:《中国护士群体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名词解释】

国际护士节

国际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其基本宗旨是倡导、继承和弘扬南丁格尔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来自:院办 蓝飞燕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