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广西网报道我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温汉春党员先进事迹

来源:韦娜发布时间:2020-09-07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温汉春,女,中共党员,博士、主任医师,广西首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副书记、医疗组组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副主任,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医师奖”、广西抗疫“最美家庭”等荣誉。

       口述者:朱继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温汉春的丈夫。

       整理:韦娜



  我和温汉春在医疗行业一起奋战多年,共同经历的“战斗”并不少。但说实话,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次大考,尤其她所承受的压力,非常人能比。

 
   率先垂范:主动请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回想年初时,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疫情的动态。刚过年,“人传人”的消息传出,我说麻烦了,疫情肯定要爆发,但谁都没想到会严重到这种程度。
 
   作为温汉春的丈夫,我能感觉到她想去驰援武汉的强烈意愿。我很了解她的为人:她热爱这份职业,有实力也有担当,也愿意去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肯定能胜任,而且她曾经参加过H1N1、H7N9等救援,经验方面不成问题。所以,我没打算劝。
 
   “广西如果组队驰援武汉,一定让我参加!”“武汉那边情况紧急,作为党员,在这种关键时刻,我责无旁贷,更应该到前线去。”后来,我从新闻报道里得知她去跟领导请战,这些决定都是她自己做的,她一向独立。结果,她被选上了,还担任广西首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长。
 
   去就去,我肯定支持。当时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非常短,因为她还要负责对接医疗组出征的其他事宜,自己的事根本顾不上,所以我就给她列行李清单:电脑、手机、充电器,这些能够保持对外联系;武汉冷,又是冬天,去那边就别穿高跟鞋,户外运动鞋防水又保暖,我知道她怕冷,脚上还有冻疮;要拿速干衣,棉质的衣服汗在里面出不来……
 
   出征时是大年初三,过年一向冷清的南宁,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显沉寂。当天,医院举行了出征仪式。她站在台上,嘹亮宣誓,我坐在台下,远远注视。担心还是会有的,我害怕她被感染。可看她那笃定的模样——抱着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我的担心逐渐变成了自豪,她真的很勇敢。
 
   勇挑重担:压力很大,但她始终从容面对

   他们医疗队进驻的是武汉黄陂区中医医院,那里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ICU病房,也没有专门的传染病病房。隔离、消毒、流程如何设置,缓冲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如何设置,都要从零开始。更棘手的是,当地医务人员疲惫不堪、传染病医疗水平和防护意识滞后,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当时说有多困难就有多困难”。
 
   为了迅速推进各项事宜、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身为医疗组组长的她,不停和驻地医院领导沟通协调,一开始甚至带着“火药味”。别人可能认为她要求多,进入病区一次几十个流程,出来一次又几十个流程。但我知道,这是她几十年如一日在科室积累下来的专业自信,更是她承担起避免队员感染重担的最好体现,对她来说实属不易。
 
   “你们广西女人不是很温顺吗?我以为就我们武汉女人强势,你怎么也强势?”对方说。
 
   “我就是武汉的,我是湖北的。”汉春,就是武汉立春出生的意思。她说给我听时,我笑了。
 
   就这样不经意间双方状态缓和,毕竟大家都是为了治病救人。也正是因为她这个主心骨挑起重担,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天内,她带领医疗队协助驻地医院完成了病区改造并开始收治病患,打了个漂亮的首仗。
 
   那段时间虽然我不在她身边,但我知道她压力很大,不但要收治患者,每天查房、诊治病人,还要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护知识、总结汇报工作、布置新任务。深夜,队员们休息了,她还要去询问重症患者的病情,处理突发事件。不仅如此,她还经常抽空参加线上会议,观看各路专家,特别是“重症八仙”讨论病例,专研新冠病人的救治。
 
   压力虽大,但她都没在我面前没有抱怨过,总是信心满满的状态。在武汉,我们常联系但不算频繁,一来她实在太忙,二来她时间不固定,我会发消息,她常常半夜才回,仅仅是简单的两个字:没事。而我们的对话几乎都是围绕病例展开,她向我讨教、询问意见。
 
   对当时的条件和情况,她没有任何怨言,实际上,她觉得每天都是挑战,每天都充满了学习机会,感觉她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已经把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变成了她不断向前的动力。
 
   中流砥柱:一个不落,带领队伍全员凯旋
 
   这次去武汉,既要医治患者,又要保护自己、保护队员,确实难上加难。这支队伍共133人,其中不少年轻人,在工作经验、防护经验上稍显不足。此外,在那样的环境下也考验着大家的心理素质。
 
   这时候,温汉春年龄大、性格强、经验丰富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她非常关注年轻人的思想动态,在传授救治经验的同时,也将自己参与应急救援的经历与大家分享,鼓励大家克服不良情绪,安心工作。当队员们出现不安情绪时,她就陪着、安慰着。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队员们才刚刚适应武汉紧张的工作生活,前线医务人员晕倒的事情传来,队员们的心理再次掀起波澜。为给队员们做“心理按摩”,作为党总支副书记,她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全面铺开心理指导,叮嘱大家注意休息、关注心理动态。

   管好队员的同时,温汉春也明白,自己绝对不能倒,也需要缓解压力。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她抽空健身,也非常感谢广西卫健委为每个队员们准备的健身器材。

   她曾多次跟领导承诺,除了坚决完成任务外,还要把队员一个不落、健健康康地带回来。这一点,她真正做到了。

   3月18日,阔别52天后,全员凯旋。而重新再见到她,是返邕集中休整的14天后。医院组织我们家属去迎接,儿子抱着一个花篮等着她。

   在现场,她作为队长发言,还没说两句眼睛就红了。我理解她,从返邕到结束集中休整,差不多半个月都在酒店房间里住着,现在心里一下松懈,这回是真的回家了。

   本来以为她能好好休息,谁知依然闲不住,整天忙忙碌碌,参与医院新冠肺炎诊治经验的编写工作。我问她累不累,叫她休息一下,她也只是简单应一句,然后沉浸在自己的医学世界里。

   如今,她已回归了疫情以前的状态,常常两三天不回家,不是抢救病人就是参加会诊,我们也很少见到面。

   最近,温汉春获得了“中国医师奖”,这是对她抗疫表现的肯定。其实,她在我眼里其实是一个很纯粹的人: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不断钻研的劲头,以医院为家,以病人为亲人,这是对医生一词最好的诠释;而作为共产党员,她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率先垂范、攻坚克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共产党员这几个字显得耀眼夺目。

链接:http://www.ddgx.cn/html/2020/0828/3536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