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派驻武宣县人民医院队员指导当地成功开展首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

来源:派驻武宣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疗队 陈相任发布时间:2022-03-24编辑:谭凌宇校对:韦娜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3月16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驻武宣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疗队队员、神经内科陈相任主治医师成功为1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椎动脉支架植入术(DSA)。


患者突发中风  当地医院竟束手无策


65岁的潘先生(化名)因突发不能言语、双下肢无力入住武宣县人民医院,经过溶栓治疗症状无法得到完全改善,进一步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潘先生存在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右侧椎动脉闭塞以及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此左侧椎动脉承载着左侧大脑半球以及大脑后1/3部分的供血,此动脉重度狭窄是导致这次中风的主要责任原因,尽快解除狭窄、阻断中风症状进展刻不容缓。


然而,武宣县人民医院尚未开展过此类技术。


实现“零”突破  派驻队员指导当地成功手术


陈相任对潘先生病情进行了综合评估,与当地医护人员讨论并确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在陈相任的指导下,经过约40分钟的努力,当地医护人员为潘先生成功实施了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该手术挽救了潘先生的生命。


这是当地首例神经介入治疗手术。我院队员将新技术带入武宣县人民医院,让当地神经内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实现了新突破,有助于保障当地患者在家门口能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给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此次神经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我院神经内科在神经介入领域的长期耕耘。我院神经内科是广西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神经介入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同行前列,是广西及周边地区培养神经内科专业人才和神经介入专业医师的摇篮,其医疗服务辐射全广西以及周边省份和国家。


科普知识:


椎动脉起始部由于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原因是最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是后循环缺血而导致中风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管内治疗是治疗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适应征有:

(1)一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0%,伴有:

①对侧椎动脉狭窄闭塞或发育不良,或者对侧椎动脉没有参与到基底动脉;

②有前循环的血管病变(狭窄或闭塞),后循环通过Willis环对前循环有重要的代偿作用。

(2)双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50%,伴有后循环缺血性卒中/TIA;或者前循环的血管病变(狭窄或闭塞),后循环通过Willis环对前循环有重要代偿作用。



▲左图:造影示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右图:左侧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后,狭窄处较前明显改善,血流明显通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