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手术用上“3D”技术

来源:宣传科 眼科发布时间:2021-03-05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医生戴上3D眼镜,对着一台55寸3D显示屏做手术……”这不是在家里看电影,而是在进行一台眼部手术。是不是很酷!

3月5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手术室3号间,发生了奇怪的事情。手术里多了一台55寸3D显示屏,手术显微镜的主镜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我院眼科黄敏丽教授还戴上了3D“墨镜”,带领团队开展了广西首例3D导航经巩膜玻璃体切除术。

20多岁女子左眼模糊  

半个多月来,张女士(化名)感觉眼睛前总有黑影飘动,越来越看不清东西,在当地就诊后没有查明具体原因。张女士前往我院求治,经过检查发现,张女士“左眼玻璃体混浊”。经过沟通,黄敏丽团队决定为张女士行3D导航经巩膜玻璃体切除术。

3D导航“黑科技”大显身手 立体看清眼内“世界”

在医学界,眼科手术一直以精细著称,特别是在狭小漆黑的眼底,开展视网膜、黄斑等高难度手术,通过显微镜目镜,能够获取的视野和景深有限,对医生的稳定性和专注度都有极高的要求。

而此次带着3D眼镜,对着高清大屏幕进行眼科手术操作,对于眼科医生来说,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也将眼科医生从显微目镜中解放出来,避免了以往术中固定低头注视显微镜的强制体位,眼科医生的颈椎也迎来了“福音”。

术中,黄敏丽通过3D眼镜在大屏幕上直观地看到了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在助手的配合下,精准、细致地完成了手术操作,整个过程行如流水。

据了解,此次手术应用了NGENUITY® 3D可视化手术平台,借助3D呈像技术,眼科手术的可视化程度和精度大大提升。该系统有几大优势:一是景深和放大倍率更大,二是立体感强,方便医生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失误和并发症。三是现场教学逼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眼底的结构十分精细、脆弱,对手术操作及观察系统要求极高。通过3D立体视觉呈像,本来偏向平面的眼球结构也直观地“浮现”在医生眼前。对于患者而言,更高的放大倍率,让病灶很难躲藏,更低的手术照明,减少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和伤害。

整个手术十分顺利,术后患者安返病房。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术式、新技术不断让眼科手术实现更精细、更微创、更安全,以更小的损伤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让更多的患者的视界未来可期。

 

黄敏丽,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德国St.Vincentius医院访问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眼视光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眼科学分会委员,广西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一届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广西本科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专业方向: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擅长微小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