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孩大面积双肺栓塞,呼吸心跳骤停!我院EICU联合多学科成功抢救

来源:EICU 莫美玲、钟娟、白玉龙 发布时间:2024-04-09编辑:谭凌宇校对:蓝歆旻审核:蓝飞燕点击:

分享到:

4月3日,28岁的女孩小欧(化名)双侧大面积肺栓塞、呼吸心跳骤停,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联合ECMO团队、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放射学科介入室、血液净化部、急诊内科等多学科历经23天的全力抢救转危为安,康复出院。




心跳骤停,ECMO重新建立生命通道

3月11日,小欧因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伴有胸闷、心悸不适,到我院门诊就诊。不料在门诊就诊途中突发呼吸困难、胸闷而瘫软在地,伴有濒死感,被我院急诊科出诊接回,接回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立即送至急诊科抢救室抢救。

接诊时,小欧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急诊科抢救团队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使用抢救药物等处理后,患者心率恢复但不稳定,血压仍测不出情况危急,急诊科ECMO团队综合评估考虑立即行ECPR(体外膜肺氧联合心肺复苏)才能挽救患者生命

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温汉春主任医师、急诊科白玉龙副主任医师等ECMO团队为小欧紧急进行VA-ECMO支持(从静脉血引出又注入动脉血的体外膜肺氧合)重新建立起生命通道,小欧能恢复自主心率,但血压仍需要予较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


双肺栓塞,VA-ECMO支持下开展血栓清除术
虽然VA-ECMO支持下,患者能维持自主心率,但致病的元凶未能明确,患者有再次心跳骤停及循环衰竭可能。当务之急,急诊科副主任王威教授主持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放射学科介入室、血液净化部、急诊内科等多学科专家火速赶往急诊科抢救室会诊,考虑患者心跳骤停的原因为肺动脉栓塞可能性大,也不除外心肌炎及急性心梗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

199b7c2946c5f154a2cdcb1319ed09f6.png

▲术中肺动脉造影提示:双肺大面积肺栓塞


之后,患者转运至放射学科介入室行CTPA(CT肺动脉造影)提示双肺大面积肺栓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若不及时手术取栓,患者随时可能呼吸心跳骤停。血管外科会诊评估后建议实施介入手术,然而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在ECMO支持下行介入手术取栓难度更大、风险更高,在吸栓过程中可能出现气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危及生命。


经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后,EICU团队立即做好充分准备,在VA-ECMO支持下,送放射学科介入室行血管局部麻醉下经导管肺动脉血栓清除术。


▲术中吸出的栓子


术中,血管外科蒙元彪副主任医师和张展满主治医师吸出了大量栓子,打通了完全堵塞的肺动脉,放射学科介入室团队全程配合手术并使用抗凝药物,EICU医护团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ECMO运行情况,随时做好抢救准备。经过多学科团队1个半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患者双肺动脉血流恢复并返回EICU病房。



王威、EICU钟娟护士长带领下的医护团队对小欧进行精心监测、积极治疗和照护,小欧病情逐渐稳定,呼吸开始变得平顺有力,ECMO支持力度也随之下调。3月12日,小欧成功撤离了ECMO;3月16日,撤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导管。3月21日,小欧转至急诊内科病房继续康复治疗直至4月3日,顺利出院。小欧和家属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照护。


3ad643da0800b2311a8015877b6a175e.png

王威表示,此次ECMO成功用于双侧大面积肺栓塞、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术后)患者的治疗,既检验了我院急诊抢救团队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救治经验,也彰显了医护人员们临危不乱、协同作战、攻坚克难的精神素养。近年来,EICU在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营养支持、ECMO支持、重症超声、重症康复技术等治疗理念技术上与时俱进,致力于为全区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科普知识

呼吸心跳骤停: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主要因患者心脏泵血功能骤停,全身血液供给中断,并伴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的现象,该病起病较急,可对患者机体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肺血栓栓塞症: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病人出现休克和低血压,为大面积肺栓塞,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通过泵将人体血液从体内引至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和排二氧化碳后再将血回输入体内,辅助和支持心肺功能。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心脏骤停患者提供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为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ECMO除了实施难度大,其治疗过程的管理更是团队实力的体现。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技术,可有效帮助心脏骤停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自主循环。可通过气管插管、心脏按压、电击除颤等方式促进患者心脏自主循环恢复,进而达到使患者心肺复苏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抢救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研究发现,我国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不到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