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生工作部 冼诗尧 大学生党务管理中心 学生党支部发布时间:2025-04-23编辑:谭凌宇校对:曾雨珊审核:蓝飞燕点击: 次
近期,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部举办“薪火壮韵传,共绘三月三——打卡·我眼中的山河‘桂’迹”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教育我院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感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山影水韵田趣图》——学生第六党支部 邓妍媛
感悟分享:当目光聚焦桂林象鼻山,这座大自然雕琢的艺术品,以独特的山体造型屹立江畔,散发古朴而神秘的气息;德天瀑布则宛如天河决口,水幕飞泻,轰鸣声似激昂的自然乐章,尽显雄浑与壮阔;龙脊梯田,线条蜿蜒起伏,如大地的指纹,四季流转间,演绎着不同的色彩诗篇。我期望通过作品,让更多人领略广西集奇特、壮美与人文于一体的独特魅力,感受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迷人风光。
2.《灯火映壮裳,古韵承风华》——内科学学术型研究生第三党支部 韦玉梦
感悟分享:精致的服饰绣纹、象征团圆的绣球,藏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美学追求;古建筑灯火辉映的场景,更勾勒出八桂大地的独特风情。这次体验不仅让我读懂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也让我意识到,文化传承不是空谈,而是需要青年主动挖掘与传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更应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我将继续在光影记录中传递壮韵薪火,让民族文化自信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
3.《壮韵新章,衣锦向阳》——学生第二党支部 彭年雪
感悟分享:裙摆旋开如木棉花绽放的刹那,银饰清响与春风和鸣,我仿佛触摸到了壮族文明的脉搏。百褶裙飞扬间,蓝靛扎染的山水纹路在阳光下流转,每一道褶皱都藏着先民丈量梯田的智慧,银铃碰撞的脆响里回荡着铜鼓跨越千年的祝福。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壮族服饰体验,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
4.《锣鼓激昂,红绸飘扬》——学生第一党支部 农彩晶、刘梦
感悟分享: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是壮族人民祈福丰收、对歌传情的重要节日。击鼓是壮族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象征着驱邪纳福与团结欢庆。画面中身着壮族服饰的长者击鼓领舞,参与者沉浸其中,红绸飞舞,鼓声激昂,传递出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5.《三月三来对山歌》——学生第四党支部 李雅诗
感悟分享:在广西三月三的歌圩盛会中,我漫游壮乡千年的声音长河。看着身着传统壮服的歌者围阵对唱,即兴而生的歌词如木棉落水,激起层层涟漪。一句“山高难隔音绕梁”,应和“水远难断歌连心”,古老韵律在唇齿间流转,银饰随节拍轻响,山风携歌谣穿透云雾。这场纯粹的山歌对话,让非遗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是跃动在当代脉搏里的鲜活心跳,镜头定格的是声音的形状,更是文化传承的炙热瞬间。
6.《指尖经纬间的文化密码》——学生第六党支部 李佳瑶
感悟分享:靖西旧州绣球最为有名,其起源于明末清初,绣球承载着壮族的含蓄情感与智慧,在创新中焕发永恒魅力,向世界述说着壮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非遗传承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每一件精美织品背后,都凝结着匠人无数次的重复与坚持。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正是我们最该珍视的文化财富。
7.《三月三色·锦绣盘》——学生第二党支部 谭庭
感悟分享:以壮族传统五色糯米饭为基础,天然植物染就的紫、黄、红、黑、白五色,每一色都沉淀着山野的馈赠,暗合五行相生之美,像极了歌圩上传递的“绣球”,圆润可爱。“锦绣”之名,既将拼盘比喻如壮锦般华丽交织,亦暗含“锦食纳福”的吉祥寓意。三月三的春色、山歌的韵律、民族的智慧,皆在这一盘间流转。
8.《漓江余晖》——学生第六党支部 江欣恬
感悟分享:“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画中夕阳渐沉,天光与水色交相辉映,浓淡相宜的蓝调勾勒出远山的静谧与深邃,而那一抹金黄则是对大地温柔的礼赞。韩愈贬谪之时仍心怀光明,赋诗以志;而今我以画为语,在“薪火壮韵传”的精神召唤下,愿承诗人之志气,绘山河之锦绣,于时代长河中写下属于青年学子的文化印记。
9.《古韵苗风·少女提裙漫步古镇间》——病理学与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党支部 吴新悦
感悟分享:在三月三的节日氛围中,我身着红色苗服行走于古镇中,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苗服不仅是一件服饰,更是苗族历史与文化的传承,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古镇的石板路上,我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的交融,心中充满了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与自豪。
10.《银装踏歌》——学生第五党支部 赖晓娟
感悟分享:这张照片记录了我与妈妈身着苗族盛装,参加传统活动“踩蹚”的珍贵瞬间。芦笙声在山间回荡,我们随着乐声起舞。“踩蹚”不仅是歌舞,更是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欢庆。传统习俗并非遥远的历史,而是可以触摸、感受的文化脉搏,其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