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人报】“须眉天使”的别样人生——走近广西首个男护士工作组

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5-02-12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近日,我院成立广西首个男护士工作小组,吸引了广西众多媒体关注,纷纷发函预约采访我院男护士,相关深度报道充分展现了我院男护士的风采,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优质和医院开放包容的形象。

《广西工人报》:“须眉天使”的别样人生——走近广西首个男护士工作组(作者:吴智芳)

 http://www.gxworker.com/a/150206/180933.shtml

 

1月15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医科大一附院)首个男护士工作组正式成立,同时也成为广西第一个男护士组织,一时间备受外界关注。为什么要成立男护士工作组?男护士在工作中又有怎样的表现?近日,记者走进医科大一附院,采访了男护士工作组中的男护士及其组织者,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男护士群体的现状与思想活动。

男护士曾遭质疑

提起护士这一词,大家脑海中浮现的是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扁平帽的女护士,而鲜有人想到护士这一词会与男士挂钩。特别是在护理女性患者的时候,往往会遭到患者的拒绝。

2014年刚毕业就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杨智是最年轻的男护士之一。他就曾经遭遇过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有色眼镜”。  

杨智是急诊科的一名男护士,每天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给患者换药、打针等。记得有一天,杨智给一位患者输液。由于患者年纪稍长,且长期用药导致血管深藏皮肤下,很难一次性找到并进行注射。虽工作经验不足,但杨智在学校学习期间在模具上练过无数次,这样的注射即使有点难度但还是有相当把握,只是找血管的过程相对久了一点。

“当心一点,小心弄疼了!”“找了这么久怎么都找不到?”“要不要换个女护士?”正当杨智拍着患者的手找血管之际,站在一旁陪同的患者家属就指责了起来。原本很淡定的杨智因患者家属的责难而备感压力,一时间后背竟冒起了冷汗。

平时给儿童打针时更让杨智头疼。“小朋友天生好动,面对针头更是心生害怕继而极力反抗,动来动去的根本不好下手。”让杨智没想到的是,小孩的家人还提出要求必须“一针见血”。有时候因为进针后血管刺激收缩导致进针位置需要调整时,有些家属和病人会大嚷:“我们不需要你来操作,立马换护士!”

在给女性患者做心电图、肌肉注射时,常常遭到误解与排斥。但即便如此,杨智等男护士依然得顶着压力而上。“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杨智说道:“只能用自己的技术和服务说话,慢慢让大家改变看法。”

   发挥优势巧解难题

因为大众对男护士的不了解与不理解,导致男护士们在工作中徒增烦恼。这些男护士在遭遇质疑时又怎样去解决的呢?

邹鸿辉是12年前医科大一附院第一批入职的男护士成员之一,多年来一直坚守在重症监护岗位,可以算是一附院最资深的男护士之一了。12年里,邹鸿辉也遇到过像杨智所遭遇一样的事情。但邹鸿辉以极佳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能力,让患者释怀最终接受一个男护士对其进行护理。

据邹鸿辉回忆,印象最深的是多年前,有位身材较肥胖的80多岁的老太太,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住院治疗。老太太的女儿对护理要求很高,医科大一附院也采取“特护”对其护理。但当邹鸿辉走进老太太特护间时,站在病床边的患者的女儿用怀疑的目光盯着邹鸿辉。已有心理准备的邹鸿辉“先发制人”说:“不用怀疑,我就是负责老太太护理工作的护士。”

邹鸿辉说,即便患者的女儿没多说什么,但邹鸿辉依然能感觉到对他的不信任。邹鸿辉便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照顾患者这份工作上,他再合适不过。

从病情监护、治疗再到擦浴,更换大小便,邹鸿辉都是第一时间帮老太太做好。而作为一名男护士,力气相对较大,像给老太太翻身等,邹鸿辉发挥出男护士的优势。“光给老太太擦浴我们就要擦1个多小时,有时擦完了患者,发现自己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邹鸿辉说。

鉴于老太太的病情和体重极易生褥疮,邹鸿辉与其他护士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给老太太换气垫床,准备翻身时所需的减压装置等。在邹鸿辉等护士的精心护理下,老太太住院期间从来没有生过褥疮。而老太太的女儿对住院期间医疗、护理等没有任何意见。3个月后,老太太的女儿还专门到医院感谢照顾过她母亲的医生和护士,而老太太女儿没有任何预兆的下跪更是震惊到了在场的邹鸿辉。“从我们主任扶起她的一刹那,我觉得做护士值了。”邹鸿辉感慨道。在之后的工作中,常常得到患者的肯定,他们男护士感到非常快乐。

邹鸿辉说,一附院的男护士大多集中在急诊、ICU、手术室,精神病科、康复理疗科,也正因为这些科室的特殊性,医疗工作更加需要“壮士”白衣天使。

护理部杨丽主任也表示,相比女护士,男护士力气大,精力相对充沛,抗压能力强,可以持续作战,更善于处理紧急事件和统筹全局,在急诊、重症监护等方面更具优势。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即使在工作中大部分男护士如邹鸿辉一般能用实力与服务破除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时至今日因为性别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大众依然对男护士存在一定的“非议”。明知如此,当初男护士们为何依然走上护理岗位呢?

邹鸿辉直言,当男护士时没想那么多。“广西医科大学第一届招男护士时,我被以第二志愿录取,当时我也犹豫过,但想到可能对我们就业会有帮助就坚持下来了。”工作后就更加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工作中,邹鸿辉没有因为性别而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更何况也有欢迎男护士的患者,例如一些男性患者需要手术或者牵涉到一些个人隐私时,他更愿意选择男护士。目前的质疑声主要是怕男护士不够仔细、温柔,但事实证明男性做护士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当然,我们男护士也要自强不息,只有我们服务跟上去了,个人品质提升了,质疑声才会消除。”但也必须承认,在大家的印象中当护士好像就是女性的专利,受此影响,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上会刻意避开护理专业。

杨智表示,当初是在其姐姐的推荐下选择了护理专业。“作为急诊科上岗不久的一名护士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在学习急诊丰富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基础上,掌握更多突发事件的应急技巧和知识,特别是院前急救出诊、重大事故灾害救助等,让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在第一线发挥男护士的特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质疑是暂时的,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时间也会证明,男护士一样可以把护理工作做得很出色。医院方面也是十分看好男护士,从医科大一附院外科ICU的护士长由男护士担任就可见一斑。

为“抱团取暖”成立组织

邹鸿辉和杨智的际遇是男护士这个群体的一个缩影。若要消除大众对男护士的质疑,让其在岗位上发挥优势就必须有所作为。广西首个男护士组织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据医科大一附院男护士工作组发起人兼组长、外科ICU护士长黄德斌介绍,医科大一附院共有2100名护士,而男护士仅有101名。数量极少的男护士在各大医院的护士队伍中显得特别“尴尬”。

“虽然男护士是护士群体中的‘一小撮儿’,但近两年来,男护士群体越来越活跃。”黄德斌说,类似于广东省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等各级各类组织或团体的成立,也反映出男护士这“一小撮儿”希望能“抱团取暖”。而医科大一附院男护士工作组的成立,目的就是为了增进男护士间的沟通交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升男护士专业能力、职业价值,树立职业专业形象,得到社会更多的了解、理解与支持,为社会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工作组成立后,男护士工作组的成员们的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坦然地说‘我是一名护士’,而不再需要强调性别。”黄德斌如是说道。

目前男护士工作组由101名男护士组成,设有组织建设、教育培训、宣传推广、联络交流共四组,由委员会统筹管理、组织开展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吸引更多男性加入护士群体,积极筹备广西男护士发展论坛,努力为一附院甚至广西的所有男护士同胞们搭建交流平台,一起实现“专业、信赖、没有性别差异的护理”的目标。组员们也呼吁,工作组的成立能更好地规划男护士们今后的工作发展方向。

记者感言:

通过近两天的采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男护士的工作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他们的辛勤工作,传递着大爱与正能量!

随着越来越多男护士的出现,护理队伍甚至是社会大众都将进行着一场观念变革,但事实并非如此。采访过程中男护士们均表示,很多患者或患者家属经常把他们误认为是医生,在实际操作中更是因为性别而遭到不少质疑,这给男护士们带来工作之外的不少压力。殊不知,这些男护士们所表现出来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能和女护士一样,甚至更好地给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做一个护士不容易,做一个男护士更不容易,当遇见男护士为你或你的亲友护理时,请别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欣然接受其提供的医疗服务。真诚希望全社会的阳光和煦地照耀他们!

 

 
 
 
 
 
我院重症医学科、手术室、急诊科等科室的男护士们

来自:医院办公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