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领航者说》专访|陈俊强: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 ” 跑出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度”

来源:发布时间:2021-08-05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图片


图片


8月6日上午

应人民网·人民健康的邀请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俊强

做客《领航者说——人民医者致敬建党百年》演播室

讲述了医院如何

“聚焦‘互联网+医疗健康’跑出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度’”的故事

0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医院要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哪些助益?


国办《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具体部署了“五个新”。其中一个“新”就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包括“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推进医学技术创新、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当前,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不断向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控费、提效、提升服务性和可及性的需求很迫切。我们近两年就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信息化支撑方面大力布局。


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方面,我们医院做法是,在推广MDT模式基础上,大力推进“专病一体化诊治模式”。一体化诊治中心提供从临床诊疗、检查、检验到病理分析“一条龙、一站式”诊疗服务,简化诊疗流程、提升就诊效率,也减少了患者就医时间和费用。我们先后启用了甲状腺疾病和肝脏疾病的一体化诊治中心,目前还在推进乳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专病一体化诊治中心建设,计划今年先建成5个专病一体化诊治中心。2020年8月我们建成了日间手术中心,实现患者从入院、手术和出院可在24-48小时内完成,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


图片

▲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


图片

▲肝脏疾病一体化诊治中心


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也需要创新。我们把5G技术应用到移动急救,以“五大中心”建设,强化院前救治能力;还通过互联网医院,以在线预问诊、医联体在线预约床位等方式,将接诊转诊收治等工作前移,提高效率。我们还开展了移动护理、移动药柜,设立了专门的药学门诊,提供专业用药指导服务。


二是在强化信息化支撑方面,首先要夯实底层框架,完善硬件设施,为智慧医院建设奠定技术、网络及硬件基础。建设医院数据中心,将医院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影像信息系统(PACS)、电子病历等系统打通,实现数据的共享,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还建设了互联网医院,给患者开展网上咨询、挂号、检查,智能导诊、智能诊断等服务,实施一体化服务,发挥实体医院办互联网医院的核心优势。


图片

▲互联网医院界面


此外,把HIS平台、医保监控平台、DRG、DIP等运营管理系统以及OA、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等系统全部打通,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智慧监测保障医疗质量、优化运营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



02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我国实行分级诊疗、医院精细化高质量发展、区域医疗资源整合提效的主要抓手。作为区域性头部公立医院,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为患者提供更简单的就诊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在便民就医路上,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支撑。


诊前:患者可以先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建卡,在线咨询,通过AI导诊等智能工具找到合适的专科和专家;为了缓解排队等候的问题,我们推行互联网健康体检预约,预约挂号,将挂号预约时段逐步精确到15分钟、10分钟;为提高医生的诊间就诊效率同时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我们对挂号病人开展预问诊预医嘱,患者就诊当日主诊专家再亲自诊查患者,确认病史以及审核医嘱。


图片

▲AI导诊页面


诊中:门诊病人到院后可通过互联网医院了解候诊情况,再进行缴费支付,检查化验结果查询等;我们推行了日间手术中心的升级,针对300多种适合手术,提供24小时完成从入院检查到术后出院的快捷服务;对于诊治复杂、涉及多学科的疾病,我们又推行了专病一体化诊治中心;可在互联网医院上自助办理住院、床旁出院结算。院中通过以HIS为核心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全流程医疗数据闭环管理,保障患者治疗、用药安全,医嘱精准执行、医保合理控费。


图片

▲点击图可看链接:自助预约入院!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院住院服务功能完善(附操作步骤)


诊后:患者可以再通过在线门诊找到主诊医师,进行复诊或咨询,对部分老年人,孕妇等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PICC置管管理,乳腺疏通等护理延续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提供随诊计划提醒,用药提醒、在线慢病续方、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服务。对出院后转诊到医联体医院的患者,总院的主诊医师可以通过远程医疗云平台进行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监护等服务。


图片

▲“互联网+护理”护士上门护理服务



03

今年3月,医院发布了以“融合·让就医更简单”为主题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依托这套服务,医院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通过线上服务与院内服务的打通,为患者构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就诊体验;通过互联网+医联体合作的紧密联动,让权威专家能够服务更多患者;贯通院内多学科、线上与线下、医院与医院之间三个层面的联动,为患者提供更简单的就诊服务。


我们把930位医生、护士和药师搬上网,为患者提供7*24小时的问诊、护理、用药咨询等服务。其中代表我们医院最强实力的582位拥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也全面在网上接诊。

<sectio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5px 7px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background-image: url(" wx_fmt="jpeg");"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repeat:="" clas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多位专家在线接诊


同时,基于云医联体,与北湖安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山、东兴、合浦等合作医疗机构的紧密联动。借助云医联体,治疗模式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一附院与合作医院之间形成了远程实时监护、远程查房、远程带教,优质医疗同质化。借助互联网医院,我们还可以发起多人在线会诊,多学科、多层次医生实时在线会诊,快速分析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医生只需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移动诊断和一键拉群会诊,突破传统基于PC端对地理空间限制,保证紧急病例能得到及时诊断。


图片

▲医院与南宁市北湖安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医联体


过去,医生与患者的就诊通常发生在诊室,患者多数情况下与一位主治医生进行沟通。现在,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渠道更多样化,并且打破了医患沟通的两点一线,变成多位不同级别和分工的医生、护士、药师,共同服务一位患者。我们希望伴随服务升级的,医生与患者的服务关系更天长地久。



04

医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并在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的框架下,成立了多个专科合作平台及急诊专科、传染病防治跨境医联体。“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意义何在?未来将从哪些方向重点推进?

健康无国界,中国-东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升级,中国-东盟健康丝绸之路方兴未艾。我院作为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中方轮值主席单位,先后拜访了东盟7国总领馆、27家重点医院,签订了18家合作协议,建设了中国-东盟6大医学合作平台,“互联网+医疗健康”也可以深度融合到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中,对打通中国-东盟线上线下国际医疗合作大有可为。


当前,我院正围绕6大平台功能构建合作生态圈,打造面向东盟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学综合服务体,统筹推进跨境医疗合作、远程医疗合作、医疗保健服务、医学人才培训等服务。


图片
▲疫情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东盟国家开展远程视频交流


2020年10月,我们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该平台的启用,是我院运用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阻碍,与东盟国家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将跨境转运、国际结算、医疗科技、医疗保险等纳入其中,为构建良好的中国—东盟医疗生态圈打下坚实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发挥国内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建设经验,基于跨境平台,进一步深化面对东盟病友端的远程在线咨询、影像会诊、健康管理、就诊预约、跨境结算等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国-东盟互联网+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病理中心等,我们还会在云上部署更多的工具以及AI,让这个平台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抓手,不断地提高平台的服务支撑能力。最后是要确保安全,外交无小事,我们今年会对平台进行网络安全等保2.0三级测评,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这些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东盟医学交流与合作。


内容来源:宣传科、医院办公室、信息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