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网等8家媒体采访报道我院“爱耳日”义诊宣教活动

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6-03-04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均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当天,我院与广西优生优育协会、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在南宁金花茶公园西门开展大型义诊活动,50多名耳科专家、听力专家、儿保专家、护理人员以及我院团委组织的学雷锋志愿者参加活动。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宁日报记者到场采访报道。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组专家、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副秘书长陈平教授接受采访。

新华网:广西开展“爱耳日”大型义诊宣教活动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6-03/03/c_1118224812.htm

中国新闻网:广西开展“爱耳日”大型义诊宣教活动

http://www.gx.chinanews.com/content-22-132695-1.html?qq-pf-to=pcqq.c2c

中国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6万 新生儿占半数

http://www.chinanews.com/jk/2016/03-03/7782544.shtml

人民网:“爱耳日”关注儿童听力 广西开展大型义诊宣教活动 广西万余名18岁以下重度聋儿需治疗 1-3岁植人工耳蜗最佳

http://gx.people.com.cn/n2/2016/0303/c179430-27859653-5.html 

 
 
 
 
 

人民网南宁3月3日电 (张红璐、蓝飞燕 苏玉佩)2016年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次“国际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当天上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广西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广西妇幼保健院、303医院、东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在南宁金花茶公园西门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宣传儿童听力障碍预防及康复相关知识。

活动中,多家机构的医护人员们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听力检测、检查外耳道、鼓膜,科普听力保健知识,助听器及人工耳蜗验配咨询。现场不断有市民前来免费检查,并兴致勃勃地与医护人员交流有关听力保健知识。当天,还有10名听力患者接受了上述机构捐赠的价值万元以上的助听器。

据统计,在新出生的婴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3‰。按此估算,全国每年会新增3万名、广西每年新增1000多名听力残疾患儿。据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供的数据,全广西有1万多名18岁以下重度聋儿需要接受治疗。

目前,治疗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过人工耳蜗的电极直接刺激耳蜗的神经,使患者恢复听觉,再通过言语训练进而恢复言语功能。如果听神经长时间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其功能会退化,因此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1-3岁是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最佳年龄。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是广西开展人工耳蜗植入定点手术医院,近几年来,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每年要承担近200例各种项目的人工耳蜗手术,成功地为700余例患儿进行了手术。

目前,做一个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需要花费10-30万元,国产人工耳蜗也需要10万元左右。这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资助贫困地区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包括“七彩梦行动计划”、“听力重建 启聪行动”、“顺风耳行动”等。每年,广西约有200名患儿获得这些资助名额。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听力组专家、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副秘书长陈平教授介绍说,影响新生宝宝听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等。孕期中如有病毒感染或使用耳毒性药物则会影响胎儿听力。有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高危孕妇也有可能生下耳聋患儿。

“人类听觉系统在妊娠早期就已经形成,怀孕期间,有一些因素是可能影响胎儿的听觉发育,引起听力损失。因此,加强孕期保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避免胎儿发生听力障碍的重要环节。”陈平说呼吁广大市民积极了解和普及听力健康科学知识,从孕期开始关注宝宝的听力保健。(完)

来自:院办 蓝飞燕编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