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非凡十年·健康广西】医师节策划:砥砺筑梦十年路 奋楫扬帆启新程

来源:发布时间:2022-08-1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20819092655.jpg

医大一附院联合腾讯健康发布“融合·让就医更简单”,升级互联网医院3.0版本,将实体医院搬上网,全面升级就医体验。图为发布会现场。

微信图片_20220819092709.jpg

2016年起,手术机器人落户医大一附院,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图为手术现场。


十年担当十年成长,一路征程一路高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医大一附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至上,健康至上”为宗旨,赓续共产党人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指引下,在提高服务能力中乘势而上,在勇担社会责任中彰显初心使命,走过了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增强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获得感,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1 苦练内功 让高质量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争创优质医院、深化内涵建设、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医教研”协同高质量赶超发展……医院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践行每一个阶段性目标,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病有所医、医有所惠,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这既是广大群众的呼声,也是医改的最大动力。

为切实服务百姓,2018年底,该院确定了“控费、提效、调结构”改革总体目标,并制定科学的“打分器”——基于平衡积分卡+DRG的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来对“高质量”加以评价,以绩效引导医疗,严抓医疗质量,调整医疗资源分配,让百姓看得了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将医改政策落到实处,让医改的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十年来,医大一附院筑根基,调结构,强管理,打造学科竞争新优势,推动学科建设向聚焦急危重症、外科微创化、内科医技化、医技分子化转型,同时深挖特色,着力打造“‘肝癌、鼻咽癌、地中海贫血’特色病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立体优势学科群发展模式”,临床医学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目前,该院拥有1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2个广西临床重点专科,28个广西各类重点学科。

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该院建成三大数据中心,以链接医院不同系统的互联互通、医联体联通、远程医疗、跨境医疗、大数据集成、便民惠民服务等为抓手,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医疗健康领域医院数字化样板。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医之大者,至臻至善。医大一附院连续7年位列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华南区前三,2020年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提名奖。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该院在全国1227家综合医院中排名第44位,考核等级为A+。指标量化的是发展的进度和成效,丈量的是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聚焦的是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高质量。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已然“看得见”“摸得着”。

2 以人为本 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

瞄准尖端医疗技术,引进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为患者高效、安全看病保驾护航。十年来,从PET/CT、256排螺旋CT、3.0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到2016年广西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标志着医大一附院外科手术迈入更加微创精确的“机器人手术”时代。随后陆续引进华南首台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天玑”骨科机器人、机器人手术显微镜等高精尖的医疗设备,2020年医院启用机器人腔镜外科手术中心,逐步形成了多学科的机器人腹腔镜微创学科群,机器人手术迈入全国前列。其中,2021年普外科机器人手术台数位居全国第三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累计已超3000台。

锚定“微创、高效、精准、前沿”方向,以“缩短时间、提升效率、减少费用”为目标,医院接连建成五个一体化诊治中心、两期日间手术中心。

提升医疗服务永远在路上。2011年,医大一附院启用新门诊大楼,深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开通现场预约、随访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2020年,成为广西首批互联网医院,升级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将全院4000多位医务人员都“搬”上网,患者足不出户便能在线问诊;上线“互联网+护理”“互联网+紧密型医联体”,打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互联网在线咨询总次数累计近65万人次,护理上门服务总次数1583人次,里程总数达14942公里。目前,互联网医院已升级到3.0版本,随着数字化医疗的建设,解决患者看病“三长一短”难题,未来将有更多措施。

优化就医流程,让患者看病便捷舒心。医大一附院打造集分时段预约挂号、在线支付、费用查询、报告单查询等强大的功能于一身的互联网平台,优化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的就诊体验;线上线下多管齐下,在升级诊疗环境、便民服务设施上下功夫,整合建卡、挂号、收费窗口,合理分流就医患者,提高门诊效率。再造入院流程,以信息化统筹全院床位,实现“全院一张床”,提升床位使用效率,将住院服务向“入院前”和“出院后”进行双向延伸,为患者提供全过程、集约化、一站式的延续服务,让医疗资源围着患者“转”。双向转诊,搭建就医“高速通道”;构建“疑难杂症”患者绿色通道,打造疑难病诊疗“直通车”。一项项举措温暖人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

3 大医精诚 彰显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医疗服务的进程中,医大一附院始终以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大众健康为己任,蓬勃开展健康扶贫等各项卫生公益事业,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充分展现硬核实力与责任担当,在卫生援外工作中用精湛的医术,书写“中国医生”的大爱。

医大一附院凭借自身技术和管理优势,以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帮扶、医疗技术协作、远程医疗、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专科联盟、组团帮扶等方式,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广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健康广西”建设添砖加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该院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组织义诊、入户走访、进行健康指导、开展免费健康体检,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切实服务群众,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惠及民生。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无论是学科带头人还是新一代青年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医大一附院人的身影和足迹,他们义无反顾逆行抗疫,他们将初心和使命印刻在祖国大地上,他们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此外,作为第一批新冠肺炎疫情临床领域国际合作远程会商协作医院,医大一附院面向国际,派出院感专家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国际云端视频交流会议、编写中英文版《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防治经验》,分享“广西经验”,传播“中国声音”,助力全球抗疫。

立足广西,服务东盟,为生命护航。以服务国家“健康丝绸之路”倡议为落脚点,医院围绕临床诊疗、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四位一体”全面打造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中国—东盟远程医疗中心、中国—东盟跨医疗合作创新平台,构建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线上+线下”跨境医疗服务体。近年来,该院全面走访了东盟7国驻南宁总领事馆、10国医疗主管机构、27家重点医院;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以互联网医院为抓手,实现远程会诊、在线咨询、在线预约、体检预约、慢病管理、病人转运在线办理等功能,为东盟患者提供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回顾来路,收获满满;展望前程,未来可期。站在新起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继续步伐铿锵,开拓拼搏,为健康广西建设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20819093419.pn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