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我院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

来源:发布时间:2022-11-15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1.《南国早报》:“部分糖尿病可逆转”真的不是骗局?撇开自律,谈逆转都是耍流氓

http://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192423162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这个庞大的群体,从确诊的那天就被告知,糖尿病这个“帽子”,一旦戴上就是一辈子,无法治愈。


最近,“糖尿病可逆转”的消息在病人群体中流传,很多人觉得看到了希望。同时,骗子们也看到了新商机,打着“逆转”旗号收割了一波“韭菜”。广西糖尿病权威专家表示,“部分糖尿病可逆转”确有其事,甚至已经达成专家共识,但是要警惕打着“逆转”旗号的各种骗局。


关于逆转,已有专家共识


11月11日上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的联合国糖尿病日义诊活动上,“逆转”这个词的出现频率颇高。病友们的咨询直指两个核心问题:这消息是不是真的?我还有没有机会?


该院内分泌科秦映芬主任医师介绍,“部分糖尿病可逆转”确有其事。2021年,中国第一版《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出台,不仅对于“糖尿病逆转(缓解)”的标准做了清晰界定,同时也对逆转(缓解)糖尿病的临床证据、机制、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述。


这一消息无疑让众多病人看到了希望。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病人在被确诊的时候都会被告知:糖尿病一旦确诊就不能被治愈。这种观念主导下,如果谁的嘴里说出“逆转”,基本上就等于是说“我要骗你钱了”。


兜兜转转,被骗的都是同一拨人


从历年来国家监管部门公布的虚假违法广告查处情况来看,医疗保健领域从来都是重灾区,其中又以糖尿病为最,各种“逆转”“治愈”的广告词,骗走了众多病友的治病钱。


现在,“逆转”成真了,却又再次成了骗子手里挥舞的大旗,一大波病友还没摸清虚实,就已经被割了韭菜。不少病友自嘲:不管是真是假,被骗的都是同一拨人。


今年6月,收到女儿发来的一条微信消息后,糖尿病患者林女士才真的相信自己被骗了,此前无论女儿如何劝说,她都不信。消息里是一则新闻报道,她喝了一年、号称能逆转糖尿病的“驼乳配方奶粉”,涉嫌虚假宣传,被海南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并曝光。


一年前,林女士跟着朋友去听了几次讲座,得知了糖尿病逆转的消息,紧接着,身边几个病友都开始喝一款声称“天然驼奶含有胰岛素成分,长期食用就可以摆脱用药,实现逆转”的驼乳配方奶粉,168元一小罐。林女士喝了一年,已花了近1万元。


另一位糖尿病患者杨先生甚至专程去长沙某机构接受所谓的糖尿病逆转治疗。作为一位有9年病史,且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他做梦都想摆脱糖尿病这个“百病之源”。


杨先生告诉记者,机构的人把《柳叶刀》(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打印出来了,说保证能逆转。可惜他只确认了“能逆转”,却没搞清楚逆转的方式和条件,就稀里糊涂地交了2万多元治疗费。具体的治疗方式还是注射胰岛素、口服药物等,唯一不同的是要求病人吃指定的一种米,“那个米贵哦,差不多200元一斤”。然而,直到要交下一个疗程的钱了,杨先生的病情还是没有起色,仍然无法离开胰岛素,他觉得不对劲,及时止损。


撇开自律谈逆转都是耍流氓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秦映芬主任医师介绍,以前说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无法逆转,是因为曾经公众对糖尿病不够了解,发现患病时已经晚了,血糖已非常高,出现各种病变,这些病人想要逆转是很难的。


现在所说的逆转或缓解,关键是“早期”,一是年龄较轻,二是病程较短,血糖不算太高,此外,体重不能太轻。已有符合条件的病人在规范治疗后,病情得到逆转,停药7年。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实现逆转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对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患者来说,谈逆转就不太现实了。是否有条件,需要到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评估。


据介绍,逆转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注射、口服药物等,并非某些广告宣传中所谓的“重大技术突破”,相反,用的都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只是用好、用对人、用对时机的区别,不需要高额的费用。


秦映芬特别提醒,所谓的逆转,必须建立在生活方式的干预上,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要好,按照医生的指导管住嘴,迈开腿,不能逆转以后就放飞自我,否则“可以从坏逆转到好,也可以再从好逆转到坏”。


微信图片_20221115093245.jpg


2.广西新闻网: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举行2022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义诊

http://health.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21112/newgx636f93f8-20955763.shtml


广西新闻网南宁11月12日讯(记者 李良 通讯员 何梦莹)2022年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为唤起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倡导百姓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水平,11月1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了“教育保护明天”——2022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系列主题义诊宣教活动。


义诊现场,内分泌科罗佐杰主任医师、秦映芬主任医师、梁杏欢主任医师以及心血管内科、眼科、肾内科、骨关节外科、康复医学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义诊,为广大病友提供疾病咨询、免费血糖检测、血压监测、眼底检查、营养膳食指导、用药指导等服务,并发放糖尿病防控知识手册。


内分泌科罗佐杰主任医师表示,糖尿病作为慢性病主要危害是长期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根据统计数据,现在糖尿病患病率大概在11.7%,这个数据还有上升趋势。今年糖尿病日主题“教育保护明天”,希望通过各种平台,给公众传达糖尿病基本常识,并参与到糖尿病的防控中,提高防控质量,保护自身健康。


针对现在糖尿病趋势,大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罗佐杰主任医师回答道:“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及低龄化的倾向。老百姓熟知的糖尿病早期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下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是血糖标准,大部分糖尿病是没有症状的。糖尿病分类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90%以上人群是患2型糖尿病,这个群体中“三多一少”占比很少,平常发现糖尿病,还是靠每年的健康体检,建议大众在体检时做血糖筛查,可以通过空腹和饭后血糖筛查发现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据悉,本次义诊咨询人数达267人次,得到了患者一致好评,不仅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认识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糖尿病的防范意识。


当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展线上联合线下的科普患教活动。线下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线上利用腾讯会议同步直播。通过科普讲座,强化了大家对糖尿病的科学认知,切实提升大家的健康管理意识,使糖尿病科学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微信截图_20221115093050.png


3.广西广播电视台:“奶茶瘾”“可乐瘾” 小心糖尿病找上门

https://h5.gxtv.cn/html/article/wapArticle.html?dataSource=0&objId=9cee2b85a202465592fb83e64ddd2ebe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