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6-04-16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南国早报:广西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标志着广西的外科手术迈入更加微创、精确的“机器人手术”时代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6-04/13/content_1253356.htm
新华网:广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 外科手术更微创精确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4/12/c_1118599668.htm
广西日报:广西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
http://epaper.gxnews.com.cn/gxrb2/html/2016-04/13/content_1253273.htm
广西健康生活网:特殊“医生”来广西了!外科手术将更微创精确
http://health.gxnews.com.cn/ycgj/2016-04-12-14723784.shtml
南国今报:医科大一附院花2000万元请了位机器人医生——广西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岗
http://epaper.gxnews.com.cn/ngjb/html/2016-04/13/content_2717080.htm
达芬奇机器人:http://v.qq.com/page/l/o/e/l0192wl9roe.html
■ 南国早报记者 张若凡
活“手指”的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已经落户广西。4月12日上午,这个被昵称为“大白”的手术机器人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用,标志着广西的外科手术迈入更加微创、精确的“机器人手术”时代。前100名接受手术的患者每人可免耗材费3万元
1 机器人做手术“手不抖”
“达芬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由于它是一台白色的大型机器,因此也有不少人亲切地称它为“大白”。几天前,这套价值2000万元的设备已经漂洋过海来到了广西。
12日上午,广西首台“大白”的首秀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演。院方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了直播。嘉宾们坐在会议室里,戴着3D眼镜,像看大片一样看着大屏幕上直播的手术画面。
首台手术在一名43岁的胃癌患者身上进行。屏幕上直播着“大白”的“手”进入病人肚子里以后的实时画面:只见一条机械臂“掀”起肝脏,其余的机械臂一边切开周围粘连的脂肪,一边前进……
实际上,机器人的这些动作是由外科医生借助一个大型控制器进行操控的。“大白”拥有3个器械臂和1个镜头臂,能实时传送手术部位的高清晰3D影像,而且是放大10多倍之后的效果,医生的眼睛看着3D影像,操纵机械臂做出相应的手术操作。
该院院长曾志羽边观看手术边介绍:再好的外科医生,手都难免有轻微的抖动。这套“大白”通过先进的技术,把抖动给过滤掉了,因此发生手术意外的几率更小。总结“大白”的优点,那就是更微创、更精准、更安全。
2帮医生“钻”进病人肚子
“大白”到底有多牛?从近期一个热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出点门道。视频里,它完成了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接受手术的并不是人,而是一颗葡萄。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内,“大白”成功缝合了葡萄的“皮肤”——将一片剥下来的葡萄皮缝合回去,整个缝合过程的精准度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
这个视频很好地展现了“大白”的优势——特别适合在人手难以到达和施展的狭小空间里工作。
该院副院长陈俊强告诉记者,例如前列腺位于盆腔里,部位很深,处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里,人手很难进去,可供人手活动施展的空间非常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召唤“大白”了,它的机械臂前端只有4毫米,不仅能轻松进入狭窄区域,还能游刃有余地灵活操作。相当于让医生“钻”进病人的肚子里,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除了前列腺,手术机器人在胃肠、肝胆、肛门直肠、泌尿、心胸外科及妇科等众多领域都适用。
3“达芬奇的手臂”只有10条“命”
让机器人做一次手术的费用有多高?陈俊强算了一笔账:以胃癌手术为例,传统手术费用平均在四五万元。采用机器人手术,手术费用还是一样的,增加的是耗材费和开机费。
耗材费约为3万元,这是因为“达芬奇的手臂”只有10条“命”,机械臂每使用一次都要输入相应的密码,系统设定只能使用10次,超过10次,机器会被锁定,无法操作。此外,开机费需要一两万元。目前物价部门批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进行4级手术的开机费为1.8万元,3级手术为1.5万元,2级手术1.2万元。
如此计算,让“大白”服务一次,比传统手术要贵近5万元。但是,由于微创、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住院天数能比传统手术缩短一半,能节省一部分费用。陈俊强介绍,从国内一些医院的经验看,手术熟练后可以减少耗材的费用,病人负担会下降。相对于它带来的好处,目前来看,费用是短板,但是从长远看,还是可以达到性价比的和谐。
据了解,手术机器人的相关费用尚未纳入医保,医院已决定为前100名患者每人免掉3万元耗材费。
4 操作“达芬奇”须拿到“执照”
“大白”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它属于甲类医疗设备,需要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批准才能购买。这是出于遏制医疗资源浪费的考虑。
据了解,想获得购买“大白”的指标,需要对医院各方面的技术水平进行严格评估,院方透露,光是递交的材料就有30多厘米厚。经过区内的一轮筛选,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准于2014年参加了国家相关部门举行的答辩。当时全国有40家医院参加答辩,最终通过答辩、获得购买资格的只有19家,最后到了采购环节则只剩下16家。
广西的这一台是全国第52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之前大部分都落户部队医院。在地方医院里,广西算是国内较早的一批“尝鲜者”。
把手术交给机器人,这件事真的靠谱吗?那今后还需要外科医生吗?当天,多位外科专家认为,机器人再先进,归根结底还是医生来操控。医生凭借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操控手术过程,做出临场判断,机器只是替代了医生的手,进行更精细操作。
也正如此,操作机器人的医生资质要求非常严格,必须到全球“达芬奇”机器人培训基地取得培训合格证后才能拿到操作“执照”。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有4名医师、2名护师通过培训,获得了操作上岗证。
相关链接
●什么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由美国研发制造,2000年7月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成为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腹腔镜微创手术的自动控制机械系统。
它由三部分组成:1.按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医生操作系统;2.拥有3个器械臂和1个镜头臂组成的4臂床旁机械臂系统;3.高清晰三维视频成像系统。
三部分组件在手术室内通过数据传输光缆连接为一体,实现交互式信息传递;手术时需要两名进行过专门训练的医生,主刀医生于控制台前控制机器人手臂的运动以完成手术,另一名医生在患者旁协助。
●为什么叫“达芬奇”?
5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Intuitive Surgical公司成功将最先进的太空遥控机器手臂技术转化为临床应用,研制出医疗手术机器人,将其命名为“Da·Vinci·Si”(达芬奇)。
●“达芬奇”牛在哪儿?
1.高清晰的三维立体视频技术,且可进行数字放大,达到10~15倍,超越了人眼的局限。
2.手术器械可以模拟人手腕的灵活操作,同时滤除不必要的颤动,完全达到甚至超越了人手的灵活度和精确度,非常适合在人手不能触及的狭小空间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超越了人手的局限。
3.一个主刀医生就可以完成一个电视腔镜手术团队的全部工作,减少了主刀医生和其他手术团队成员的配合,更容易实现主刀医生的意图。
4.主刀医生采取坐姿进行系统操作,舒适的坐势有利于长时间复杂的手术,而且延长了主刀医生的职业生命,并使开放式手术的经验仍然得以保留。
5.周密的安全设计和实时监控系统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杜绝任何误操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