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6-08-1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南国早报: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提示 提醒公众警惕“小龙虾病”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6-08/18/content_1299577.htm
南国早报记者 张若凡
小龙虾是众多吃货的心头好,面对“吃了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的警告,仍有不少人面无惧色大吃特吃。近日,南京率先推出“小龙虾险”引发关注。8月17日,南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小龙虾的消费提示:吃小龙虾别吃头和内脏,如果吃了以后出现肌肉酸痛,应赶紧到医院就医
1.近期多地出现“小龙虾病”
小龙虾好吃,却有不少“黑历史”。“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的新闻几乎年年都有。今年以来,北京、江苏等地已先后出现“进食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的报道。北京朝阳医院最近一个月里接诊9例横纹肌溶解患者,其中5人吃过小龙虾。
据南京媒体报道,近期南京各大医院也接诊了几十例横纹肌溶解患者,大多数都是食用小龙虾后十几个小时发病的。
8月17日,记者联系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大医院,这些医院均称暂未接到过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
2.为何肌溶解,原因尚不明
为什么吃小龙虾可能会出现横纹肌溶解?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吃货,却迟迟没有定论。前几年,有传言称,罪魁祸首是洗小龙虾用的洗虾粉,里面含有工业强酸“草酸”,是导致横纹肌溶解的主要原因,此后被辟谣。
随后,小龙虾里携带肺吸虫、重金属超标等原因又纷纷进入公众视野。记者多番了解发现,针对这一问题,只有南京等少数地方进行过官方回应。
2010年,南京出现23例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为此,南京市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经过相关部门的采样、实验室检测等调查,对小龙虾的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寄生虫等多个指标进行了检验。南京方面将这些病例定性为“哈夫病”。认为患者病情确实是因为吃小龙虾所导致,但并不能说吃小龙虾会必然导致病症出现。哈夫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症,自1924年世界上首次报告哈夫病以来,各国对该病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均没有发现确切病因。目前已知的信息是,患者一般在吃某些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
3.应运而生的“小龙虾险”
面对“肌溶解”的风险,各路吃货仍然面无惧色,发扬“一不怕辣,二不怕死”的精神,跟麻辣小龙虾“奋战到底”。“小龙虾险”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近日南京推出“小龙虾保险”,由经营小龙虾的饭店跟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如果有食客吃了投保餐馆烹饪的小龙虾后出现横纹肌溶解,医药费由保险公司赔付,最高可获得1.5万元的赔偿,目前已有多家餐馆投保。
4.肌肉痛、尿色变深要警惕
同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也提醒公众,吃小龙虾切忌过量,不要吃虾头和内脏,不吃野生小龙虾,烹饪时要烧熟煮透。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杨桢华表示,横纹肌溶解不是小病,不能掉以轻心。通过血液净化等治疗,绝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恢复的,但有少部分人会留下永久性的肾损伤,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
因此,杨桢华特别提醒,吃过小龙虾后,如果出现肌肉疼痛、尿量减少、小便颜色变深等现象,要尽快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