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6-09-0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老年人热衷花几千上万买保健品 却不愿做定期体检? 记者就此采访我院体检部副主任陈青云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60908/newgx57d09553-15387657-2.shtml
老年人消费面面观之误区
热衷花几千上万买“特效保健品”
却不愿花个几百元做定期体检
老年人只肯“对症下药”远远不够
业内人士认为老年人要建立健康消费新观念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李巧灵 关海芳 黄占玲
核心提示
人老了,健康问题就摆在了第一位。在之前本报联合广西12349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开展的一项调查中,有67%的受访老人表示最需要医疗方面的服务(详见本报9月6日第4、5版报道)。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不少老人愿意在“特效保健品”、“特效药酒”上面花费数千元甚至数万元,但却对一些健康预防性的开支一减再减。
跟风消费
买3瓶千元药酒
一点效果没有
70岁的赵先生患中风多年,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腿脚依然不太利索,需要拄着拐杖走路。为了寻找治疗中风的良方,赵先生常常四处打听。一天,一名自称是某药厂的销售人员敲开了赵先生的家门,表示是听朋友介绍,知道赵先生患有中风,刚好厂家推出了一款特效药酒,对治疗中风有特效,且正在搞促销活动,原价要2500元一瓶,现在只需1000多元。这名销售人员拍着胸脯保证:“因为是朋友介绍,所以才给你这个价格,喝了保证好,一瓶一个疗程,很多人都找我要,现在货源非常紧张。”
赵先生越听越心动,一下子就买了3瓶,花掉了一个月的退休金。但在使用了两个疗程后,赵先生发现并没有什么效果,这才怀疑自己受骗上当了。赵先生很懊悔:“平时跟同龄的老伙伴们聊天,他们都说药酒能治中风,大家也都买过药酒。我听那个推销人员讲得天花乱坠,也跟着买来试试,谁知并没有什么用。”
能省就省
但凡小病
就不愿花钱
除了在买“特效药”时喜欢大手笔,热衷参加各种免费诊疗活动,但却不太愿意在小病及保健方面掏钱,似乎是一部分老年人的共性。
郭女士退休多年了,她坦言平时比较喜欢参与社区或其他单位举办的免费诊疗活动,每当她获知社区即将举办义诊活动,或者路过一些地方,发现有免费巡诊活动时,她一定会抽空去参与。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既然是免费的,不参加也是浪费”。
前段时间,郭女士参加了人民北二里社区举办的医养结合巡诊活动,当天一早她就赶到现场,第一个体验了医生的免费按摩。郭女士还说,根据她以往的经验,像这种免费诊疗活动总会有许多人参与,如果去迟了,排队就要等很久,且体验的时间会比较短。
提及自己的身体疾病,郭女士称除了腰部和肩部有风湿外,她还患有高血压,不过,她只愿意把钱花在高血压的治疗上。“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去医院拿药,要花很多钱,所以我会尽量在其他方面减少开销。”在她看来,身体上的一些小毛病如果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自己就没必要花钱去治疗。比如长期困扰她的风湿,她几乎很少花钱去做保健,都是四处寻找免费巡诊,请医生做些免费理疗。当然,免费理疗活动不可能天天有,每当郭女士感觉身体有些酸痛时,她就自己用手敲一敲肩膀,或是让老伴替自己按摩,尽量减轻疼痛感。
医生说法
主动体检的老人很少
从记者接触的一些老年人来看,一方面,他们很重视身体健康;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主动付费去做体检等预防性措施,这可能也是老年人在健康消费上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现在很多老年人确实在买保健品时很积极,但愿意主动来医院体检的不多。”昨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部副主任陈青云告诉记者,主动到该中心体检的人每天都有几百人,其中60岁以上的可能只有几个人。而且,这些主动来体检的老人大多也都是由子女带来。愿意组织退休职工体检的单位也并不算多。
陈青云认为,人上了年纪以后,每年定期做1-2次体检是很有必要的。从目前接受体检的老人情况看,超过半数的老人患有血脂高或高血压、糖尿病、尿酸高、脂肪肝、肥胖等慢性病,这些慢性病在早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等到发现有症状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比如高血压,患者平时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但如果产生头晕头痛时才去就医,说明这时的血压已经飙到很高了。而血压过高,极易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陈青云介绍,医学上有“糖尿病前期”的说法,通过体检是能检出来的。这时候人的血糖已经开始异常,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标准。如果控制得好,可以尽量让病情不朝糖尿病发展,甚至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去主动干预。
陈青云表示,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没什么毛病,不需要体检,还不如吃保健品实在。但我们首先应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方式。每年定期做一些重点项目的体检,花费也就几百元,一般人都是能承受的。老年人很少来做体检,更多的还是观念问题。
更多观点
老年人主动购买
有偿服务的观念有待加强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院长黄颖向记者介绍,在养老院里,老人的医疗消费也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疾病预防消费占的比例却较小。大部分老年人都抱着“对症下药”的消费心理,当身体不适时才会想到去做医疗康复。其实,预防检查及用药的花费要比生病用药的花费低很多,也“划算”得多。比如重阳老年公寓备有预防心脑血管的药物,老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用药。但黄颖坦言,会选择购买预防用药的老人,大多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大部分老人在没有病发前,都不舍得花这个钱。
黄颖认为,从老年人的消费心理来说,能省则省,固然无可厚非,但从医疗的专业角度而言,这种健康消费模式并不可取,一方面并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一旦生病其实花的钱只会更多。需要对老年人加强健康指导,培养防患于未然的消费观念。
对老年人健康消费观念误区问题,广西12349社区信息服务公益平台主任谢惠波也认为,老年人在一些消费观念上有待加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吃、穿、住方面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更应树立养老为自己的观念,完全可以拿出退休金的一部分用于健康投资,并树立有偿服务的消费观念,让第三方更好地为老人服务。服务价格总是与市场规律相匹配的,服务收费价格越高,服务的水准也就越好。老年人如果抱着盲目省钱的心理,一味选择廉价或免费服务,就可能会使服务效果大为减弱。
比如“华龄健康365工程”,是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和指导下执行的,现在正准备投放到全市各社区使用,让社区老人免费使用专业的医疗设备测量自己的各项身体指标,比如量血压、心电图等。“使用医疗设备是免费的,但数值的读取需要专业医生进行,专业医生的收费是一天1元,其实也很划算。在健康的管理、疾病的预防上,享受专业的有偿服务,应该是未来的养老趋势。”谢惠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