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6-10-02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10月1日,《南国早报》记者蒋晓梅蹲点我院,分别采访急诊科、儿科、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等科室一线、二线值班医护人员,以及行政后勤值班人员代表、清洁工等,报道我院职工国庆假期坚守岗位的故事。
《南国早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少医护人员以及清洁工这个国庆不放假 为了病人,他们坚守岗位
http://ngzb.gxnews.com.cn/html/2016-10/02/content_1316407.htm
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
国庆长假,有人外出旅游,有人回家与家人团聚,还有人在家好好休息……但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与需求,坚守在工作一线。10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医科大一附院),了解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以及医院清洁工人的故事
1
急诊医护人员:永远绷着一根弦
“越是节假日值班,我们心里越怕。”1日上午,医科大一附院急诊科副主任宁宗对记者说。急诊科是该院节假日最忙的科室,每天接诊量达到600~700人次。宁宗说,中秋、国庆、春节假期,病人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比平时更多,车祸等意外情况、饮酒过量等引发的疾病等,会扎堆出现,“我们的神经永远绷着,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作为急诊科当天的“总指挥”,宁宗关注着急诊各片区的情况。上午9时30分,不放心的他又开始了第二次巡视。“今天的接诊情况怎么样?”得知挂号的病人没有“积压”,他稍稍放心下来,转身走向抢救室。早上8时许,急诊接诊了一名喝百草枯自杀的病人,就安置在抢救室。
熟练地戴上手套,掏出手电筒,查看病人神志后,宁宗开始向值班医生详细了解病人情况。“这个百草枯的颜色怎么这么红?”宁宗提醒,这并非纯百草枯农药,而是一种复方药剂,要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宁宗掏出手机,拍下该药剂作为资料留存,“现在的毒物太多了”。
急诊科护士廖秋腾,每天要跟很多病人打交道,简单询问病人的情况后,迅速为对方在相应的科室挂号,是她每天的工作。每天面对各种突发状况,不仅急诊医生练成了“多面手”,急诊科的护士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廖秋腾说,同样是腹痛,吃致敏药物引起的要分到皮肤科,胃肠炎引起的要分到内科,宫外孕引起的分到妇科,如果问得不清,判断不准,就会耽误病人的就诊。
10月1~3日,廖秋腾都需要值班,每天从早上8时站到下午5时。“通常到第3天,腿都是酸的。”廖秋腾说,“即使这样,我也要精神饱满地面对病人,因为这是我的工作”。
2
二线医生:24小时开机待命
24小时开机待命,常常饭吃到一半就接到任务,值班的夜里如果能连续睡上3个小时,那感觉就像中了“头彩”……这是该院重症医学科二线医生胡军涛的工作状态,也是很多医生日常工作的缩影。
重症医学科集中着该院病情最重的病人,胡军涛作为二线医生,虽然不直接管理病人,但也要随时待命,当一线医生处理不了时,就会“呼叫”他这样经验丰富的二线医生。对他们来说,上一秒钟还在跟朋友聚会吃饭,下一秒钟就被召集匆匆赶回医院。2012年5月,科室主任汤展宏要去欧洲参加一个重症医学年会,人已经到达香港准备转飞欧洲,刚登机就接到电话“桂林尧山景区观光缆车坠落”,只能取消行程,赶回广西参与抢救。
10月1日上午8时,胡军涛精神饱满地出现在重症医学科,病人及家属并不知道,前一晚他只休息了5个小时。1日凌晨,胡军涛刚准备睡下,就接到医院电话:一名80多岁的老人呼吸心跳骤停。当他赶到医院时,抢救工作正在进行中。半个小时过去,老人自主心跳始终没有恢复,按照惯例这种情况会放弃救治,但坚持救治,也许会有奇迹发生。终于在救治了1小时过5分后,老人恢复了自主心跳。回到家,胡军涛看看手机,已是1时40分。
10月1日,同样值二线班的还有内分泌内科的蔡劲薇医生,这个科室看起来不起眼,却是该院会诊单最多的科室,不论是心脏、肝脏还是消化问题,都有可能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就需要蔡劲薇这样的医生上场。通常,她一天会接到20多张会诊单,这意味着每天除了自己科室的工作,她还要到其他科室去会诊。“很多医生都找了同行结婚。”蔡劲薇说,“只有同行才能互相理解”。
3
清洁工:确保环境卫生整洁
上午11时20分,将打好的开水放到每一张病床边后,清洁工卓秀兰终于有时间与记者聊一聊。卓秀兰是儿童重症监护病区的清洁工,这里都是重症的孩子,年龄从满月到15岁。
在卓秀兰看来,她的工作很普通,就是保证科室的卫生整洁。早上7时正式工作,用消毒水拖地,用伽玛消毒纸擦病床以及仪器,再为每张病床打好开水,将科室的药领回来。下午,继续重复早上的事。可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普通清洁工做不来这些活。清洁有先后顺序,先擦医护人员桌子,再到病人治疗仪器,最后才是病床。每接触完一位病人或物品,要采用七步洗手法消毒洗手后,再到下一张病床;当地上有呕吐物或血迹,还需要迅速清除并消毒。
实际上,任何岗位只要用心,给人的感受都会不一样。家长不能进入儿童重症监护病区,每当孩子闹情绪,医护人员忙不过来时,卓秀兰喜欢拿着玩具,帮着哄孩子。孩子们都喜欢这位和蔼可亲的“卓妈妈”。
平凡的岗位上,也会收获感动。今年3月,该科室收到一封感谢信,其中特别点名感谢清洁工卓秀兰。原来,卓秀兰进出病房时,看到一对小孩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家长在外面哭,于是时不时过去为他们打气,“医护人员肯定会尽心尽责照顾你们的孩子,你们在外面也要坚强,孩子好了还需要你们照顾”。卓秀兰没有想到,自己平常的一句话,会让这对父母在孩子出院后,深深记住了她。